在**篇文章中,来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华大基因、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了完整裸鼹鼠基因组的测序。
裸鼹鼠是一种长寿的挖掘类啮齿目动物,相比于只有4~5年寿命的近亲大鼠和小鼠,裸鼹鼠能享有长达30多年的寿命。同时它们还能在低氧、高CO2浓度的地下环境中生活,并对癌症具有超级**力。这些奇特的生物学特性使科学家们对裸鼹鼠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能够通过多组学研究,揭开其奇特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长生不老”秘笈,挖掘其“抗痛**”之机理,为人类抗衰老、**症等生物医学研究作出更多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科研人员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一只雄性裸鼹鼠进行了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裸鼹鼠和大鼠、小鼠的祖先约在7300万年前分化,其基因组有93%的区域与人或大鼠、小鼠保持较好的共线性关系。同时,研究人员利用比较转录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之间、暴露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裸鼹鼠的转录表达差异,鉴定出一批可能与衰老、低氧适应有关的基因。
该研究**从基因组、转录组水平上对裸鼹鼠奇特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诠释,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加清楚地阐明裸鼹鼠能在黑暗、低氧等恶劣环境中生存并且能够保持长寿和**的生理机理,同时对促进其他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篇文章中,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一种新技术成功地从来自14世纪欧洲黑死病死者的DNA中分离出一种远古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的基因组DNA,并对进行了完整基因组测序.
这一研究团队在不久前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称他们成功地利用一种新技术从黑死病死者DNA中分离出了微量降解的病原体DNA片段,并证实这是一种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的特殊变异体,是导致1347-1351年欧洲黑死病肆虐时期夺去上千万人生命的元凶。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获取了这一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片段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证实这一中世纪的病原体是当今全球所有鼠疫致病菌的共同祖先。
这是科学家们**成功绘制出一种远古病原体的重组基因组图谱,并据此追踪鼠疫杆菌的进化历程。同时标志科学家们已具备了对任何一类远古致病菌基因组进行重构的能力,对推动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第三篇文章中由美国哈佛-麻省理工的博德研究所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对29种哺乳动物进行基因组测序及比对分析,由此发现了数百万个人类基因组中的新调控元件,并证实这些调控元件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这些研究发现为科学家们深入解析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机制,或开展人类生物、健康及**相关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研究线索。
推荐原文索引: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insights into physiology and longevity of the naked mole rat.Nature Year published: (2011) DOI: doi:10.1038/nature10533
A draft genome of Yersinia pestis from victims of the Black Death.Nature Year published: (2011) DOI: doi:10.1038/nature10549
A high-resolution map of human evolutionary constraint using 29 mammals.Nature Year published: (2011)DOI: doi:10.1038/nature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