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矿产地煤炭现货储备机制经济性刍议

矿产地煤炭现货储备机制经济性刍议


 近年来,实施煤炭现货储备,建立煤炭储备机制的呼声从未停止。尤其是在煤炭产能过剩、销售不畅、库存普遍增加的情况下,多地都在考虑加大煤炭的储备,试图消化部分产能,维持正常的产运销秩序。但是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矿产地煤炭现货储备的经济性提出了质疑。为此,在煤炭现货储备经济性和实务性分析基础上,笔者就矿产地实施煤炭现货储备的条件、可能的实现路径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议。
  矿产地煤炭现货储备的经济性分析
  从实践活动来看,煤炭现货储备多以煤炭消费集中地为主,例如山东、北京、吉林、湖北、广西等省市已开始建立或已建立煤炭储备库。在理论界,有些专家呼吁国家层面尽快建立煤炭储备的体制机制,并系统提出了煤炭储备制度建设的着重点;有的专家从煤炭应急角度,对比分析了能源供给中断对煤炭消费集中地GDP造成的损失与煤炭现货储备的成本效益,并得出了较为经济的研究结论。
  矿产地静态煤炭现货储备成本十分高昂。煤炭现货储备成本主要由储存成本和采购成本构成。储存成本包括库存费用、固定成本、机会成本和库损。由于储备物资自身特点的差异和物资管理活动如买进、卖出、管理等,不同储备物资的成本会有较大差异。采购成本是购买一定规模煤炭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以山西矿产地60万吨煤炭现货储备为例,测算预估静止状态下不同天数的成本,当前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上述对煤炭现货成本的阐述,储备成本中单位储存费用、煤炭损耗系数、单位固定成本、机会成本系数和采购成本中单位采购成本,参考表1参数取值,不难测算出当前煤价下存储60万吨煤炭现货的大概成本。
  考察表2不难发现,一是储备成本高。储备总成本远高于煤炭采购成本,60万吨煤炭现货储备10天采购成本仅占到总成本的35.84%;二是储备成本与储备天数成正比例增长关系。与储备10天比较,60万吨煤炭现货储备30天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由35.84%下降至16.05%;三是煤炭保底价格倍增。例如,存储60万吨煤炭现货30天,煤炭价格已由原先的406元/吨攀升至2529.48元/吨。这一价格已远超2007年发热量6000大卡的动力煤730元/吨的历史*高价。
  结论:煤���滞销市场环境下,试图加大煤炭储备力度,消化部分产能的举措,初衷很好,但是可能会面临高成本的考验,且有可能会通过传导机制加重煤企负担。能否找到一种成本可控、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降低储备成本,实现营业利润,是煤炭现货储备能否顺畅推进的关键。
  矿产地煤炭现货储备的实务分析
  目前,煤炭现货储备的实践省份大多为煤炭消费集中地。其建立煤炭储备库的初衷在于防止突发事件情况下煤炭供应链某个环节不畅所引发的煤炭能源中断危机,例如南方冰雪灾害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政府财政吃紧、企业由于煤炭积压举步维艰。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支撑煤炭储备库的建设并不现实,而无法实现利润的煤炭储备建设,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又很难充分发挥,如果市场条件、实施主体和资金来源等问题都未能落实,那么煤炭现货储备可能会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景被束之高阁。尽管2010年国土部表示要开展矿产地煤炭储备,但其政策重心在于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的井田储备。当前,收集案例中,仅矿产地山西省建立了煤炭现货储备。
  矿产地实施煤炭现货储备的可能性路径分析。实施煤炭现货储备涉及到实施主体、资金准备、储备规模和储备点选址建设等诸多因素,但是大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谁来实施必须能够实现盈亏平衡,赚取差额利润,否则煤炭现货储备的推进将面临搁浅。这就涉及到是否能够建立一个支撑差额利润得以实现的运作模式的问题。当前,在煤炭消费集中地政府主导下,有的企业建立了囊括动态煤炭现货储备的煤炭物流配送体系,例如山东龙口,是较为普遍的做法;有的企业在煤炭经销商基础上演进形成了“管理煤炭供应链”模式。煤炭供应链管理模式需要实施主体建立采购、库存、销售三个实体网,需要政策引导形成煤炭商业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四大价值流,对实施环境和实施主体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大连泰德公司。有的矿产地企业建立了储备煤场,并计划建设具有煤炭储配功能的“煤炭超市”,如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公司。比较而言,配煤物流体系中的煤炭现货储备是以点的形式存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煤炭现货储备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的,前者的利润点更多是基于煤炭差价,后者的利润点更多是基于网络服务;由于点和网络的差异,后者具有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降低成本的空间更为宽广。可以说,煤炭供应链管理商为实施煤炭现货储备提供了一个系统且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豫公网安备 41060302000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