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2017-2018版)》,《报告》明确,2017年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仍保持较高的集中度,国网、特来电、星星充电、普天新能源等四大运营商的市场占比约为86%。
《报告》中指出,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止2017年1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数量21.4万个,比2017年净增约7万个,月均新增约6000个,私人充电桩数量23.2万个。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量超过44万个。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充电桩总量排在前十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30363个)、广东(29262个)、上海(26314个)、江苏(22075)、山东(17557个)、安徽(9909个)、河北(9875个)、浙江(9866个)、天津(9788个)、湖北(6214个)。
2017年,在我国继续保持新能源汽车世界的市场地位同时,中国也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快的国家,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全球。
从全球,中国仍保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数量的地位,公共充电桩总量约为位于**位的美国的4倍。
充电设施新国标的升级改造、车辆的续驶里程增加和充电裝机功率的提高,一定程度缓解了充电难状况。但是,充电难的总体态势并未根本改变,充电难、充电体验差、投资效益不佳的矛盾仍然突出。
建设速度
充电桩建设增速放缓,充电桩月均增长数量由2016年的8000个下降为6000个。
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营商由重建设转向重运营,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另外,充电设施新国标的升级改造也有一定影响;由于车辆的续驶里程增加使得充电难状况有一定缓解。
使用场景
从充电设施的使用场景看,截至到2017年12月,充电设施可分为私人随车配建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又包含社会车辆充电桩、公交专用充电桩、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桩、社会运营类车辆(出租车、物流车、共享汽车或共享车等)充电桩等专用充电桩,从充电联盟统计数据看,私人随车配建充电桩约占充电桩总量的52%,专用充电桩约占充电桩总量的8.1%。
发展格局
随着2015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在市场前景和政策驱动下,已经形成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主要运营商间呈现即竞争又合作的发展势头。2017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央企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在行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大力投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社会资本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自建+托管等模式促进做大充电运营规模;
3、主要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北汽、上汽、比亚迪等销量排名靠前的汽车企业大力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占整个市场比重达到5.4%;
4、部分民营资本通过灵活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产业盈利,成为产业可持续运营模式开拓的先锋;五是设备制造企业也加入充电运营,依托其产品优势在一定区域内迅速取得优势,成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区域
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相对迅速;中部地区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也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其中北京、上海、��州天津等超大型城市是充电设施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约占充电基础设施的45%。
在运营车辆发展迅速的区域,充电设施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充电电量占据行业绝大部份,例如广州、山东以纯电动公交运营为主,山西以电动出租车辆为主。
商业模式
一方面互联网、通信、IT等主体加入充电设施运营,为充电设施产业带来新鲜血液,“互联网+”技术在充电设施运营方面持续深化应用,充电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加强;
另一方面,传统运营商也积极探索运营模式,研究充电大数据价值开发、拓展充电增值服务、探索充电与多领域业务融合。
目前,因私人充电桩占有相当比重,充电运营商已经开始着眼于挖掘私人充电设施的商业价值,积极开拓私桩共享业务,如果打破外部车辆进入限制,私桩共享将会作为充电桩网络的重要补充。
充换电技术发展态势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充电技术活跃,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即插即充、自动插充等技术已开始实证试验,其中大功率群充群控是活跃的领域。
在大功率充电技术方面,日本CHAdeMo协议会目前将快速充电功率定义在120-180kW,大充电电流300A。到2020年充电功率将提高到150-200kW,大充电电流400A,电压平台设定为500V。到2025年以后充电功率将进一步提高350-400kW,大充电电流400A,电压平台设定为1000V。
欧洲己经在欧标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350kW大功率充电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大功率充电所带来的充电**、温升控制、通信协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