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用电量可能创改革开放以来*低增速
一、新常态下电力供需呈现新特点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电力供需呈现出三大新特点。一是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下降,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向能源消耗低的方向转化。从电力需求结构上看,**产业的用电比重不断降低,2015年上半年用电量又同比下降0.5%;第三产业增长8.1%。
二是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呈现中速或中低速增长趋势。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8%,增速为1998年(2.8%)以来的年度*低水平。
三是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火电发电量自2014年7月以来连续13个月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将跌破4500小时。以上三个特点是趋势性特点,也是工业化后期的特征。当前经济与电力发展的确低迷,但是仍然呈现向好的趋势。
预计2015年下半年国内全社会用电量有望总体回升,但全年增速低于2014年,甚至可能创改革开放以来的*低增速(1980年增长为3%,1998年增长为2.8%)。预计全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2015年底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7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重提高至35%左右。
预计“十三五”时期,国内电力供需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平衡、略有宽松的局面。
二、电力新特点直接影响能源产业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化和能源的清洁化发展,现代电力工业将能源产业的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电力的新特点将直接影响能源产业的发展。习**总书记在论及能源生产和消费**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而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电力工业的发展将为能源产业的协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是促进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用电负荷中心在东中部地区,煤炭、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将西部、北部地区高效煤电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送到东中部地区负荷中心,成为我国能源电力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截至2014年底,国内累计建成“三交六直”9项特高压工程,国内形成了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西藏6个同步电网,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国内联网,2014年,国内跨区送出电量2997亿千瓦时,是2010年的2倍多。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交五直”共9条特高压输电工程陆续启动建设,将在2017年实现**投运,必将进一步加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促进能源资源系统优化利用,带动相关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是节能减排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通过以大代小、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不断优化煤电装机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2014年,国内关停小机组容量约1亿千瓦,2015年计划关停423.4万千瓦。截至2014年底,国内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比例达到77.2%,60万千瓦及以上占比达到41.5%,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69台,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