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电磁辐射这个话题。有人质疑输变电设施建在居民小区附近会产生负面影响。一听到变电站就怕了?因为你不想建在家门口,因为你不想“被辐射”。
发现离家仅100米的地方正在建的工程是一所110kv变电站,珠江帝景的业主们陷入了某种不安与恐惧之中:不要建在我家附近!这种反对将垃圾站、变电站等“厌恶性”公共设施建在家附近的现象被称为“邻避效应”,珠江帝景小区绝不是孤例。
官方建设变电站有充分理由:满足区域供电的需要。而业主的反对是直觉式的,不外乎是害怕辐射、污染和爆炸。即使网上可以轻易搜到很多关于“变电站辐射”的辟谣文章,即使反对此事的绝大多数业主都不了解变电站的运作原理,也依然阻挡不了人们“闻电色变”的心理倾向。
沟通机制的缺失导致信任危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加重了“邻避效应”,进而令城市发展陷入某种僵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广州市规划建设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8座,但因实际投产变电站仅为69座,电网规划实现率仅70%,也就是有30%变电站“难产”。
恐惧是如何被放大的?上述症结该如何解开?上海晟皋电气小编为你一一解答。
“辐射”疑云
从今年4月份开始,珠江帝景苑的业主们使用微信、论坛、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热烈的探讨,他们心系的话题是:如何叫停小区附近已经动工的110kv变电站,并要求重新选址。
变电站的工地就设在小区旁边的磨碟沙公园内。此前政府已划走公园的一块地来建有轨电车停车场,业主们以为这块地也一样。直到后来有人看见施工文件,才发现这里将建起变电站,而业主们对此一无所知。夹杂着诧异和气愤,业主们很快团结到了一起,要求叫停变电站工程。
为什么反对变电站建在小区附近?相关记者跟多位珠江帝景的业主交流,得到的**个答案总是“有辐射”。“旁边的广州塔已经有很多辐射了,现在再加个变电站,我们小区里这么多幼儿园,孩子怎么办?”有人说。这似乎成了小区的共识,而当询问变电站产生辐射的判断依据时,没有人说得上来。
实际上,网传的“变电站辐射致癌”说法很难找到准确出处,引述的说法大多来源于“国外某机构”,称高压线、变电站产生的大量辐射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诱发癌症、诱发孕妇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上述说法已经过多次辟谣。网上可以轻易查到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讨论网帖,解释变电站的工作原理,指出变电站辐射电磁波的问题根本不成立。在“果壳”、“知乎”等国内知名的科普类问答网站上,已经有大量人士和电力系统员工,用研究数据和个人经历来解释变电站的电磁辐射极低,没有证据证明电力设施诱发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60多个国家开展历时10年的“国际电磁场研究计划”,并在2006年发布了结论:“输变电项目产生的不是电磁辐射,而是低频的电场和磁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低频的电场和磁场长时间的累计效应对健康的影响,根据现有所有对儿童、成年、生育、发育、**系统人群等都没有需要降低目前标准的依据。”
但就如网络上“生生不息”的“吃这种食物会致癌”等传言一样,涉及生命**的谣言总是跑得更快。对于变电站的危害,业主们的心态是“宁可信其有”,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居住环境平添可能的风险。
“我们有业主曾经亲历过变电站爆炸,听说窗户玻璃全部炸裂了,非常可怕,”有业主提出了辐射之外新的担忧因素,“而且变电站不应该建在河涌旁边,容易造成水污染。”未知放大的恐慌还在继续。
恐惧发酵
防范风险是人之常情,变电站的被妖魔化可以通过知识的科普来消除,但更多的时候,政企对民众的单方面宣传和科普达不到辟谣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加重民众的不信任。政企与民众沟通机制的不对等,是“邻避效应”发酵的主因。
后他们对规划和审批的环节提出质疑,主要控诉集中在修改规划选址和环评两个环节没有充分征集周边居民意见。经过图测,变电站距离珠江景近的楼房约100米,距离小区内的海珠**实验小学不足300米,距离另一个小区琶洲村居民安置区不足百米,因此业主认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和村民是110kv变电站的直接利害关系人,环保局在编制环评报告时应当征求意见。但在与相关部门沟通时业主们了解到,该变电站的环评报告仅收集了数十份调查意见,可以代表珠江帝景小区、琶洲安置房一共数万居民的意见吗?业主们还提出,规划的更改、环评报告的公告仅在政府官方网站上挂出,规划局、环保局等各部门没有主动向利益相关的居民公示,是“懒政”的表现。
上述种种的调查线索,以及信息公示的不均等,都加重了居民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对变电站的恐惧发酵。
“邻避效应“难题待解
广州供电局计划部主任助理吴靖也发现,“冲突是因为老百姓在买房后才获悉变电站修建信息,感觉受骗上当,从而与开发商、供电局发生矛盾。”
这也是城市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之一。正如珠江帝景苑,早入住的居民在此生活已超过13年,,当年一片荒芜的片区变成广州发展快的板块之一,如今小区居民7000多户,常住人口3-4万。这也就导致用电缺口,需要新建的变电站方能补缺。
而要缓解一个区域的供电紧缺难题,就需要一部分的业主作出妥协。如果没有恰当的公开和谈判机制,光靠政府单方面的宣传和推进,邻避效应很难解决。
变电站是一个导火索,引爆的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不**感。
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规划先行”的重要性。2010年2月《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出台,在国内**将变电站作为房地产配套项目进行建设,明确项目配套电力设施必须与开发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报建,建成后移交供电企业使用。
据上海晟皋电气小编了解,该办法实施后,该局下辖有多个小区变电站顺利建成,居民区变电站建设所带来的许多“邻避问题”顺利化解。如今,广州已成为国内头个拥有300座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省会城市,其中有超过200座是近这10年才建成投用的。
但这一办法仅对新建小区有效。对于珠江帝景苑这样已有小区再建变电站的案例,依然需要探索解决之道。
构建相对平等的谈判以及利益补偿和平衡的制度,虽然不是解决邻避冲突的灵丹妙药,但是可以促成动态协商的达成,并可能提出**方案促进邻避冲突的解决。而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的党志教授也曾建议政府学习台湾的做法,在公共生态补偿方面多下功夫。在台湾,《环境影响评估(评价)法》是邻避运动得以部分解决的主要保证,其中包括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程序,厂商若不做相关公开,则属于违法,该项建设就不能进行。
此外,终能补偿和收买怒气冲冲的抗议民众的,是邻避设施建设方的“环保回馈”。建设方通常会将令人讨厌的邻避设施变得不讨厌,例如设立公园、图书馆、运动中心、温水游泳池等,供附近民众免费(或打折)使用。此外,还有减免电费、减免土地相关税赋、给予奖学金等措施。
信息来源:http://www.shsgdqkj.com/ 信息整理:上海晟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