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重磅 | 大亚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已饱和 后处理大厂建设迫在眉睫

日期:2024-06-26 13:39
浏览次数:278
摘要: 至2015年底,中国在建的核电机组数为24台,保持全球**;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数为30台(其中28台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防城港1号机组、阳江核电3号机组投入运行)。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核电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1-12月国内累计发电量为56184.00亿千瓦时,核电累计发电量为1689.93亿千瓦时,约占国内累计发电量的3.01%。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5373.9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079.8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5.68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39.77万吨。 ...

  至2015年底,中国在建的核电机组数为24台,保持全球**;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数为30台(其中28台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防城港1号机组、阳江核电3号机组投入运行)。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核电工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1-12月国内累计发电量为56184.00亿千瓦时,核电累计发电量为1689.93亿千瓦时,约占国内累计发电量的3.01%。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5373.9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079.8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5.68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39.77万吨。

  到2020年,我国如果实现规划的58GW核电装机目标,核电厂每年产生的乏燃料将超过1000吨。同时,环保部核与辐射**中心总工程师柴国旱透露,目前大亚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已经饱和,田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接近饱和,已经建成的离堆乏燃料湿法储存设施也已贮存饱和。多位核工业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乏燃料后处理大厂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但无论是自主技术还是中法合作,乏燃料后处理大厂投资强度均超过普通核电站,建设周期超过10年,投资额更是动辄数千亿元。“乏燃料处理没有技术就是负担,有能力就是财富。”曾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程师的李映发告诉记者,乏燃料后处理在处理费用和资源再利用上都能产生经济效益,而针对核电“出海”,后处理能力也会在商务谈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升我国核电站国际竞争力。
关于我们| 易展动态| 易展荣誉| 易展服务| 易家文化| 英才集结号|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备案号:粤ICP备1101088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202000312| 版权问题及信息删除: 0756-2183556  QQ: 服务QQ

Copyright?2004-2017  珠海市金信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行业网站百强奖牌 搜索营销*有价值奖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易展仪表展览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0713号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