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谴责电影中的恶棍,还是觉得有人冤枉了我们,我们中的许多人每天都在做着道德判断。从神经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判断道德状况的行为是极其复杂的,与意向性有很大关系——犯罪者真的打算做那些可怕的事情吗?当我们知道不论是谁无意之中造成伤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里会发生什么呢?一项*新研究探讨了宽恕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这项新的研究对大脑的一个特殊部位进行研究,这个特殊部位被称为颞上前沟(aSTS),在原谅那些无心犯错方面发挥作用。
以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Giorgia Silani为首的研究人员与来自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学院的科学家们合作完成了此项研究。他们的*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正如作者解释的这样,对违法行为作出成熟的道德判断,不仅要考虑所造成的损害,还要考虑当事人的意向和心理状态。然而,当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矛盾时,意向似乎优先于行动的结果。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Indrajeet Patil进一步详细描述了在新的环境下进行的研究:
“行为研究已经表明,当一个行动的意向和结果相互矛盾时,比如在发生严重意外伤害的情况下,人们在作出判决时往往集中注意在意向上。这或多或少是跨文化的成熟道德判断的一种普遍特征。”Patil这样解释。
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对于意外伤害严重程度的道德判断与大脑左恻颞上前沟(aSTS)区域的体积差异有关。
更具体地说,颞上前沟(aSTS)越是发达,对于做坏事的人的责备就越少。”这一区域的灰质体积越大,就越少去谴责伤害他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