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复旦大学王陈继研究组发现前列腺癌线粒体分裂调控新机制

日期:2024-06-22 15:16
浏览次数:207
摘要: 2017年4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揭示了前列腺癌中SPOP基因突变促进肿瘤的部分潜在分子机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晓锋博士和王洁博士为本文的共同**作者,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和余龙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线粒体是细胞主要的能量形成所在。线粒体的融合(fusion)与分裂(fission)是细胞内的基本事件,维持两者的动态平衡对于线粒体正常的形态、分布和功能十分重要。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失衡通常与人类各种**,包括...

2017年4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揭示了前列腺癌中SPOP基因突变促进肿瘤的部分潜在分子机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晓锋博士和王洁博士为本文的共同**作者,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和余龙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线粒体是细胞主要的能量形成所在。线粒体的融合(fusion)与分裂(fission)是细胞内的基本事件,维持两者的动态平衡对于线粒体正常的形态、分布和功能十分重要。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失衡通常与人类各种**,包括肿瘤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对肿瘤细胞线粒体形态的观察研究支持“线粒体融合抑制肿瘤,而线粒体分裂促进肿瘤”这一观点。肿瘤的发生是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人们对于相关突变如何 ”联手 ”影响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平衡进而诱发肿瘤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


SPOP是E3泛素连接酶Cullin 3家族的一个底物结合亚基。*近的高通量测序发现SPOP是前列腺癌中点突变频率*高的基因(突变率约10%),且突变位点位于负责和底物识别的MATH结构域。但SPOP突变如何促进前列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王陈继副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鉴定了一个新的SPOP相互作用蛋白--INF2。INF2是一个定位在内质网上的Formin蛋白,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点附近促进微丝聚合,招募线粒体分裂相关GTP酶 DRP1到线粒体,这是线粒体分裂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此项研究证明SPOP通过一种非降解型的泛素化修饰INF2,促进INF2从内质网转运到胞浆的SPOP小体,从而抑制INF2依赖的线粒体分裂。前列腺癌细胞中SPOP的失活突变导致其与INF2的相互作用消失,使的更多INF2定位在内质网上,促进了线粒体的分裂,加速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这项研究**阐明前列腺癌中的一种常见基因突变如何通过影响线粒体的融合-分裂平衡进而促进肿瘤的部分分子机制。


关于我们| 易展动态| 易展荣誉| 易展服务| 易家文化| 英才集结号|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备案号:粤ICP备1101088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202000312| 版权问题及信息删除: 0756-2183556  QQ: 服务QQ

Copyright?2004-2017  珠海市金信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行业网站百强奖牌 搜索营销*有价值奖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易展仪表展览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360号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