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研究揭示调控油棕合成次生代谢物吸引象鼻虫授粉行为的分子机制

日期:2024-12-25 15:14
浏览次数:314
摘要: 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以及农药等化学试剂的大量使用,致使蜜蜂等多数授粉昆虫逐渐减少。这些昆虫给作物授粉,如果它们消失,大部分食物也会消失。油棕(Elaeis guineensis)属多年生单子叶植物,原来高度依赖于人工授粉和风媒,授粉效果差,产量低。自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国家从非洲引种一种授粉昆虫——象鼻虫(Elaeidobius kamerunicus)后,提高了生产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单株产量提高30-40%,异地引种授粉昆虫或能为现代农业提供参考。作为一个群体,象鼻虫因与油棕开花紧密相关而为人所知,它们作为传粉者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

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以及农药等化学试剂的大量使用,致使蜜蜂等多数授粉昆虫逐渐减少。这些昆虫给作物授粉,如果它们消失,大部分食物也会消失。油棕(Elaeis guineensis)属多年生单子叶植物,原来高度依赖于人工授粉和风媒,授粉效果差,产量低。自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国家从非洲引种一种授粉昆虫——象鼻虫(Elaeidobius kamerunicus)后,提高了生产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单株产量提高30-40%,异地引种授粉昆虫或能为现代农业提供参考。作为一个群体,象鼻虫因与油棕开花紧密相关而为人所知,它们作为传粉者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350万-1800万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被认为是*古老的传粉昆虫之一,但其与油棕花之间的特异识别和调控机制,却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课题组联合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多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合作研究,揭示了调控油棕合成次生代谢物吸引象鼻虫授粉行为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对商业上主要推广油棕品种厚果壳(Dura)的基因组进行测定,完成高产母本厚壳Dura基因组的高质量的序列测定、多个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重测序以及进化分析;利用转录组分析和转基因技术研究油棕高产油的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结合油棕花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成分和象鼻虫授粉行为学分析,鉴定一种仅在油棕雄花中合成的苯丙脂类化合物——甲基胡椒酚,具有高效的吸引象鼻虫进行授粉行为的作用。在前期对油棕基因组进行初步解析的基础上,利用转录组学和生化功能分析,发现甲基胡椒酚合成通路合成酶系的一系列基因,以及调控木质素和苯丙脂类化合物合成的开关基因-EgMYB4。通过将该油棕基因EgMYB4在双子叶香精精油(Fragrance and Flavor,F&F)作物——罗勒中表达,提高F&F植物合成苯丙脂类化合物能力高达15-20倍。从功能上解析油棕与授粉昆虫特异识别的重要化合物甲基胡椒酚合成和调控通路,也为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工业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基因元件。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BMC Plant Bi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资助

关于我们| 易展动态| 易展荣誉| 易展服务| 易家文化| 英才集结号|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备案号:粤ICP备1101088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202000312| 版权问题及信息删除: 0756-2183610  QQ: 服务QQ

Copyright?2004-2017  珠海市金信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行业网站百强奖牌 搜索营销*有价值奖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易展仪表展览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4360号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