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用于 ELISA 检测的样品处理
日期:2025-02-26 05:28
浏览次数:142
摘要:
正确的样品处理对于确保 ELISA 检测的可靠结果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针对各种样品类型的推荐步骤,并提供了避免溶血、假阴性和其他干扰因素的特别提示。以下是针对不同样品类型的推荐步骤摘要。
采集样品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血清: 采集全血后,在室温下放置 1 小时或在 2-8°C 下储存过夜。将样品在 2-8°C 下以 1000× g 离心 20 分钟,然后收集上清液进行检测。
血浆:考虑到抗凝机制和下游应用,选择必要的抗凝剂。例如:
EDTA(乙二胺四乙酸):通过结合钙离子防止凝血,适用于免疫学测...
正确的样品处理对于确保 ELISA 检测的可靠结果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针对各种样品类型的推荐步骤,并提供了避免溶血、假阴性和其他干扰因素的特别提示。以下是针对不同样品类型的推荐步骤摘要。
采集样品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 血清: 采集全血后,在室温下放置 1 小时或在 2-8°C 下储存过夜。将样品在 2-8°C 下以 1000× g 离心 20 分钟,然后收集上清液进行检测。
- 血浆:考虑到抗凝机制和下游应用,选择必要的抗凝剂。例如:
- EDTA(乙二胺四乙酸):通过结合钙离子防止凝血,适用于免疫学测定和细胞计数。
-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因子来防止凝血,是生化测定和蛋白质分析的理想选择。
- 柠檬酸钠:适合用于凝血实验,因为它能结合钙离子。
以下是使用 EDTA 的示例:使用真空采集针和无菌管采集新鲜血液,使用 EDTA-Na₂ 作为推荐的抗凝剂。在 2-8°C 下以 1000× g 离心样品 30 分钟内离心 15 分钟,并收集上清液进行检测。
- 细胞培养上清液:将收集的上清液在 2-8°C 下以 1000× g 离心 20 分钟,以去除颗粒和细胞碎片。收集上清液进行测试。
-
组织匀浆:用预冷的 PBS(0.01M,pH=7.4)冲洗组织以去除残留的血液,称量组织,然后将其切碎。
将切碎的组织加入具有适当体积 PBS 的玻璃匀浆器中(通常使用 1:9 w/v 比率)。
在冰上匀浆组织,并通过冻融或超声处理进一步破坏细胞。
将匀浆在 2-8°C 下以 5000× g 离心 5-10 分钟,然后收集上清液进行检测。
- 细胞裂解物:用冷 PBS 洗涤贴壁细胞,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它们。以 1000×g 离心 5 分钟收集细胞,然后用冷 PBS 洗涤 3 次。对于每 10^6 个细胞,添加 150-200 μL PBS(必要时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通过冻融或超声处理裂解。将裂解液在 2-8°C 下以 1500×g 离心 10 分钟。 收集上清液进行测试。
-
条件培养基:在完全生长培养基(含血清)中将细胞生长至所需的汇合度。取出生长培养基,用温热的 PBS 洗涤细胞数次。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并将细胞孵育 1-2 天。收集培养基并在 4°C 下以 1500 rpm 离心 10 分钟。上清液可用于检测。
- 唾液:在至少 30 分钟不进食、不饮水或不刷牙后收集唾液。将样品在 2-8°C 下以 4000× g 离心 10 分钟,以去除杂质并收集上清液进行检测。
- 尿:在无菌管中收集中游晨尿,在 2-8°C 下以 1000× g 离心样品 15-20 分钟以去除碎片,并收集上清液进行检测。
- 粪便:将样品与 PBS(0.01M,pH=7.4)以 9 mL/g 的比例混合,在冰上摇动 15 分钟,然后在 2-8°C 下以 5000× 离心 5-10 分钟。 收集上清液进行测试。
- 骨髓:使用抗凝剂,并在采集后 30 分钟内在 2-8°C 下以 1000× g 离心 15 分钟。收集上清液进行测试。
- 贫血小板血浆:使用 EDTA、肝素或柠檬酸盐作为抗凝剂收集血浆。收集后 30 分钟内以 1000× g 离心 15 分钟。在 2-8°C 下,对 10,000 × g 血浆进行额外离心 10 分钟,以去除血小板。上清液可用于检测。
- 母乳:将样品在 2-8°C 下以 1000× g 离心 15 分钟。 收集水性组分并重复此离心步骤共 3 次。然后可以使用上清液进行检测。
样本收集笔记
- 采集血样时应尽可能避免溶血。
- 采集抗凝全血后,轻轻倒置试管以确保完全抗凝,防止部分血液未与抗凝剂接触而导致凝血。
- 在收集组织和细胞提取物样品时,不建议使用市售裂解缓冲液。裂解缓冲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影响分析物的天然构象,可能导致测量结果显著减少或假阴性。此外,由于引入了一种新的溶剂,潜在的基质干扰是不确定的,这可能会增加背景水平并影响测量准确度。
- 避免使用高脂血症样本。高脂肪样品含有脂质,不是均质溶液。如果直接应用,它们可能会干扰抗原抗体结合,从而影响测量准确性。
- 如果要在一周内检测样品,请将其储存在 2-8°C 下。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检测,请根据使用量将样品分装,并储存在 -20°C 或 -80°C 下,以避免重复冻融循环。
特别提示:导致样品溶血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
在样品处理中,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将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清或血浆中。溶血可由各种物理、化学和毒性因素引起。在体外,机械搅拌或低温冷冻会导致溶血。
溶血发生后,内源性 HRP 酶和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导致 ELISA 中不受控制的非特异性染色,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样品轻微溶血,建议在与标准品孵育后洗涤板 1-3 次,以尽量减少干扰。如果发生严重溶血,建议收集新样本。
为避免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确保静脉穿刺压力不要太高,避免采集过小的血液,轻拿采集的血样避免剧烈摇晃,不要以过高的速度离心,及时将采集的全血加工成血清/血浆,避免冻融全血。如果采血需要麻醉,请使用不会引起溶血的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