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发展历史
19世纪中叶,Runge和Goppalsroeder通过纸上的实验,产生了纸色谱法的雏形;20世纪初,Tsweet提出色谱术语,之后才产生固液吸附色谱法;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薄层色谱法;50年代,由于分配色谱的出现,从此产生了气相色谱法;之后又创立了各种各样的色谱方法,但气相色谱法的出现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有效的弥补了色谱法定性分析特征差的弱点,成为较为重要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
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ames和Martin创立了气液色谱法,用以分析脂肪酸和脂肪胺等混合物;1954年,Ray将热导检测器应用于气相色谱仪,并对仪器进行了重大改革,扩大了气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1956年,Van Deemter等人弥补了前任塔板理论上的不足,提出了速率理论(Van Deemter方程),奠定了气相色谱法的理论基础,也在定性定量的方面有了较大成就。之后产生了气质联用技术,有限地弥补了气象色谱定性分析特征性差的特点,成为当代不可或缺的中药分析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