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玲博士等人近期在国际期刊《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Selective Sweeps in the Domesticated Table and Wine Grape (Vitis viniferaL.)”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在驯化过程中的选择信号与进化特征。
葡萄(Vitis viniferassp.vinifera)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它被认为在6000-8000年前由其野生祖先V. viniferassp.sylvestris驯化而来。根据用途,栽培葡萄通常可分为酿酒葡萄、鲜食葡萄或酿酒/鲜食两用葡萄。酿酒葡萄果穗较紧凑,果粒较小,果皮厚,果肉少;而鲜食葡萄通常果穗较疏松,果粒较大,果皮薄,果肉多。酿酒葡萄的酸度通常为6-9g/L,而鲜食葡萄的酸度通常较低,仅为3-5g/L左右。因此,不管从外表还是内在,两者都有着明显区别。然而,两者是如何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仍缺少比较研究。
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员共收集了30个鲜食葡萄,30个酿酒葡萄,30个酿酒/鲜食两用葡萄资源,以及30个野生亲本的表型与重测序数据。表型比较表明,酿酒与鲜食葡萄的果实重量、酸度和香气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基于7,522,95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研究燃油鉴定得到几个重要的选择扫描区域,如2号染色体上性别决定位点外。此外,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共有四个高选择信号位点,然而未检测到已知的QTL连锁位点。通过鉴定这些选择信号扫描区域的基因位点,可以揭示葡萄驯化过程中受到选择的重要农艺性状。这些信息不仅揭示了葡萄的适应和多样化的机制,还将指导葡萄遗传育种和作物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