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年长者拥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往往能在某些关键的人生阶段给予年轻人宝贵的意见。同时,年长者还能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兄弟姐妹的亲情也会因之而长存。
然而,根据进化生物学中长期存在的准则,自然选择是残酷自私的,生物只有过度繁殖才能从“自然竞技场”中胜出。换而言之,只要是不利于繁殖的生物特征,往往会被自然选择淘汰。从这一点来看,人类年长者似乎并不符合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动物在生育年龄结束后不久就会死亡,包括与人类亲缘关系*近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其生育能力和寿命之间的联系非常明显,生存率与生育能力同步下降。但这一自然规律对人类来说并不适用,人类在失去生育能力后还能生活几十年。
那么,为什么人类在达到失去生育能力的年龄后,仍能继续多生活几十年呢?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题为:The importance of elders: Extending Hamilton’s force of selection to includ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挑战了长期以来的观点,该研究认为,人类在生育后仍保留较长的寿命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的长寿命并不仅仅是生产力和医学发展所导致的。同时年长者的存在也是人类登顶食物链*顶端的关键成功因素。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 Michael Gurven 表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人类在生育能力丧失后的漫长寿命是一个谜,但这项研究表明,人类失去生育能力后并不是白白多活了几十年,而是有一个真正的生殖后生命阶段。长寿的潜力是我们人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命历程的一个进化特征。
人类长寿的主要观点之一是“祖母假说”。这一观点认为,失去生育能力但健康存活的祖母可以帮忙照顾孙辈,提高孙子孙女的存活率,从而帮助自己的子女拥有更多的孩子。反过来,这种健康效应也会确保祖母长寿基因的传承。
在这项*新研究中,Michael Gurven 教授提炼了祖母假说的核心思想——代际转移,即年长者和年轻人的资源共享,它也在不同年龄层的选择力量中发挥了基本作用。在这之中,非工业社会的食物和信息共享可能是*明显的例子。
从出生开始算,人类要花20年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比自身消耗更多的食物。因此,成年人需要获取比自己所需更多的食物才能让他们的孩子茁壮成长。基于此,Michael Gurven 教授研究了南美洲玻利维亚的提斯曼(Tsimané)人和其他南美土著群体的经济数据和人口统计,他发现,年长者也能提供一定的食物剩余,而这些剩余价值将可以供养更多的孩子。
但这并不足以解释70岁以上的人类年长者的存在——他们*终会消耗比自身所能提供的更多的食物和资源。另外,到他们70多岁的时候,他们的大部分孙辈都不再需要依赖别人,所以能从他们的帮助中受益的近亲圈子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部落生存中,食物并不是一切。除了获得食物外,孩子们还得接受教育和社交,接受相关技能和世界观的培训。这恰巧是年长者可以做出*大贡献的地方,他们积累了一生的技能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照顾孩子的负担,还可以传递给孙子孙女更丰富的生存知识和社会经验。
相比之下,与人类亲缘关系*近的黑猩猩并没有这种长寿特征。因为黑猩猩在5岁后就能独自生存,而且所需的生存技能也远少于人类。因此,在黑猩猩中,年长者在食物、教育和信息的代际转移能力不强,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也就无法保证绝育后的漫长寿命。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表明,在狩猎采集社会中,年长者可以通过食物、教育和信息的代际转移,帮助他们的子女养活更多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又会继续传递这些长寿基因。事实上,这种效应在现代工业社会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年轻人结婚买房往往需要父母长辈的资助,生孩子后又需要父母帮忙看管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