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设备状态的依据是反映设备的信息。诊断信息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足够数量的真实信息,才能对设备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
(1)振动信号失真的因素及其防范
①采集信号失真的辨识及其防范:信号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信息技术的基础。振动信号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放大器(数据采集器把放大器置于仪器内部,测量时不再使用放大器)。传感器的作用是把机械振动的能量转换成容易检测的电量输出。输出的电信号通过分析仪器(数据采集器或信号分析仪)进行各种分析处理,提供诊断所需要的各种有用的信息。采集信号的真实性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传感器完全失效,则测试的结果毫无意义;如果传感器部分失效,也将不同程度地导致测量精度下降,测试结果未能反映被测参数的真实性,必然导致误诊。在测试前,如果不对传感器加以检测,还有可能把传感器自身的故障误认为是被套测对象的异常,将引起致命的误判,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防止因采集信号失真而造成误诊,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其中要着重处理好信号畸变的识别,传感器性能检测和传感器失效的防护有关问题。
②信号在传输环节中受到的干扰及防范:实践证明,测试系统的噪声干扰多来自信号传输环节,*容易从信号输入端混入。因此,在信号传输环节采取措施,抑制噪声,对整个测量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可进入测试系统的噪声有:放电噪声源(包括火花放电源和电晕放电源),电气噪声源(包括射频噪声源、电子开关、脉冲发生器噪声源)。其他噪声源有:机械振动或冲击,电缆运动,导线运动,以及环境温度变化和电化学作用,等等。对高输入阻抗系统的前端,是极容易受电容性耦合噪声源影响的。通过导线直接进行测试系统的噪声,首先是电源噪声,其次是接地阻抗噪声。为了保证测试系统正常工作,测取所需要的真实信号。必须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技术。
(2)信息不充分造成误诊及其注意点
现场诊断中,由于诊断信息不充分而造成误诊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总结这类误诊的过程中,应记取:①诊断一个故障,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非常见的故障,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抱着一种猜测的侥幸心理做出判断结论是不可靠的。
②对所获得的信息,要与故障机理联系起来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消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它作为故障判断的依据。
③多参加诊断实践,多接触不同类型的设备,多进行各种类型诊断案例的分析总结,作到心中有实例,手中有典型,随时可以拿来参考借鉴,必然会减少误诊发生。
(3)防止测量数据失误的几项措施
各种振动参数值是识别设备状态的主要依据,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防止误诊的重要因���,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坚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坚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是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条件。测试条件的一致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保持测试方案的一致。为了使测量值真实反映设备状态的变化,必须使每次测量所采用的仪器、测量参数、测量频段、测点位置均保持一致。B.保持运行工况的一致性。设备运行工况参数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测值的改变,其中特别是以负荷、转速的影响*为显著,多次试验表明,满负荷运行的振动值比空负荷时往往要高出几倍。此外还有工作介质、设备结构参数、运行状态以致周围环境对测量值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历次测量时,一定要保持设备转速、负荷的一致性。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的一致,也要基本一致。现场生产设备中,经常要实行转速变化的设备比较少,一般只有少数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实行变速。另外在修理或安装调试过程式中也要变速。而影响负荷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严格地说,机器的负荷变化是随机性的,任何时候做到完全一致很难,一般只能作到大体一致。
②选择合适的测量频段。振动测量时所选择的频段对测值的影响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对加速度的影响*大,如果测量频段选择不当,或各次测量选取的频段不一致,会造成很大的测值误差,结果不是误判就是漏诊。
③反复多次监测,防止随机性测值误差。设备故障特征的出现是随机性的。在某个时刻进行观测(即对故障特征进行“摄像”)得到的只是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由于各种偶然的原因,比如受到外来的冲击振动干扰,或因电源的干扰,或工作介质中混进了异物等各种难以估计的因素,都会使监测参数突然变大。此时测到的参数并不反映设备的真实状态。如果通过这么一次测量便加以判断显然是不可取的。只有重复进行几次观测才可得到其概率分布。测量相位也是如此,每点要多测几次,当观察到的相位是重复变化时才能下定论。
④详实记录数据。各种测量数据是判断设备状态的重要资料,必须尽可能详细记录,作到正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