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物和替代物定义:
内标物--是加到样品、提取物或标准溶液中已知量的纯物质,是用来测定同一溶液中其它分析物质和替代物的相对响应值。内标物质必须是分析的样品组分中所不含有的,一般是目标物的氘代物,用来体现目标物的基底效应。
替代物--是一种在任何样品中都不可能被发现的纯物质,其在样品提取和进行其它处理前被加入的等分和量是已知的。它同样品中其它组分一样被测定,它的作用是监控每个样品的方法性能。
它是一种与目标物性质相近的物质,一般在前处理之前加,用来表征整个前处理过程的损失或回收率。只是用来监测萃取效率,一般认为其回收率在某一范围(不同标准要求不同)内即认为萃取结果可以定量作为检查结果。
异同点:
首先都要在标准溶液中加入替代加标物和内标,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加入的时间点,萃取前加入,通过*后萃取液的定量,可以确定整个过程的萃取效率及损失,而进样前加入可以修正进样误差,替代加标物如在标液中选择为内标,就可以修正全过程误差,如果视为外标,主要是监控回收效率。
内标法在具体做的时候其实包括两部分吧,一个是内标标准曲线的绘制;一个是样品前处理。在绘制内标法标准曲线时,纵、横坐标中,一个是浓度,一个比值(待分析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内标物的浓度是固定的),待分析物的浓度是通过把比值(待分析物与内标物的比值)代入内标标准曲线求出的,样品处理虽然会使内标物有所损失,但是由于待分析物与内标物浓度是同方向变化的,并不影响定量结果,这也是内标法的一个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