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鸭尾溪整治引热议网友支招各地治水经验【一】
南海网6月2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邓宇)鸭尾溪,一条正在海口市区逐渐消失的水系;鸭尾溪,一个即将淡出海口人记忆的名字。日前,海口市实施的“海甸岛白沙河水体整治工程”,名曰“整治”实际却是将鸭尾溪白沙河段填埋!有关部门的如此整治方法,引起广大市民与网友的激烈热议。
鸭尾溪的整治,难道真的只有“填埋”这**方法吗?在网友们看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更有不少热心网友纷纷抛出“他山之石”,发帖陈述国内其他城市治理水系的经过与方法,希望海口能借鉴这些成功经验,还市民一条清澈的河流,而不是简单地用推土机推平了它。
西安:一体化整治,昔日“*大卫生间”变身水景观
早在西汉年间,西安就有“八水绕长安”之称。“八水”指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这八条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流。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昔日的“八水”成为了西安的城中河。西安市政府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进行城市河湖治理和水系建设。
说起西安的水系治理,由昔日*大卫生间成功转变成水面景区的汉城湖不得不提。汉城湖的前身为团结水库,库容为200万立方米。该水库承担着西安城市污水排放、排洪任务,汇集了兴庆湖及老城区61平方公里的雨污水,是西安市城市排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因设施老化和污泥淤积,库水均为黑臭的生活、工业污水,水面及岸周边垃圾遍布。昔日水草肥美、鸟鹭翔集的优美景象消失后,汉城湖被人们称为“西安*大卫生间”。
2006年开始,西安市开始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汉城湖治理工程。如今,治理效果已经显现。从沣河而来的水源源不断注入汉城湖,水面总面积增加到850亩。建成后的汉城湖景区形成“封禅天下、灞城溢彩、汉桥水镇、角楼叠翠、御景覆盎、流光伴湾、安门盛世”7个功能主题景区。除众多水面景观外,政府还将营造1031亩园林景观,并新增亲水平台、码头、阙阁26座。此外,还将规划新建跨湖桥梁4座,雕塑24组、历史文化广场29处等,以不断提升汉城湖景区的功能。
据西安市水务局介绍,现在汉城湖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的整治促使了城市生态的改善,提高了城市的增加值。
广州:流动补水形成水网络,河涌重现鱼虾
“从珠江抽水,利用自然潮汐,水库补水*终形成四组水网络,令水体流动常年不腐”。随着近年来广州治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广州的河涌已经各具个性,实现了水清、水畅、水美,可观、可亲、可游的治理目标,十几年前臭不可闻的河涌重新出现了鱼虾的踪迹。
据悉,在以前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中,河涌成了“排污渠”、“臭水沟”,污水不仅污染了河涌,还一直流入珠江。整个广州大小河涌224条。有媒体报道称,以东濠涌为例,每小时产生垃圾就有300公斤,每天7.2吨。“河涌成为广州*大的排污口,不少河涌的水可以用来当墨汁写字。”有人这样形容广州的河涌。
根据《广州市河涌示范区整治与综合利用规划》,广州通过河涌整治及兴建亲水、休闲、娱乐等设施,增加水的流动性,*终形成四组水网络。各网络根据各自的河涌咸潮情况,或利用自然潮汐,或利用水库等方式进行补水,以保证水体流动常年不腐。这四组水网络主要包括:
石井河—白云新城区:主要将流溪河左干渠延长至景泰涌,形成一个以石井河、新市涌、白云新城景观河等为骨干,以白海面湖为重要景观节点的水系网络,同时充分利用区间水资源,合理构成有动感的水景观系统。
水秀花香区:沟通芳村区的河涌,形成以花地河和大沙河为主要骨干河涌的水系网络,利用花地河、大沙河两骨干河涌作为引清通道,补充河涌景观水源。
会展-果树氧吧区:主要以黄埔涌及石榴岗河为骨干河涌,形成海珠区水系网络,利用潮汐作用,通过赤岗涌、赤沙涌、石榴岗河、黄埔涌等引清通道,为河涌补水。
前航道北部都市阳光区:以水库、人工湖及联控补水线路,将前航道北部河涌连通,形成以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乌涌、深涌、南岗河等主要骨干的水系网络。其水源为区间水和珠江潮水。
此外,广州市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发现河涌治理不仅仅只是截污,而是要结合地理位置、周边景观与河涌本身个性等多方面因素。
关键词:治水,河道治理,治理河道,河道除臭,河道除黑
本文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