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抗静电设计是通过电路、布局和结构等方面提高产品的整体抗静电能力,这些设计可以应用微电子器件、线路板组件以及整机产品等不同级别上。对于手机这类的个人消费品,其抗静电能力也成为其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果一款手机抗静电能力欠佳就意味着它不能在恶劣甚至一般环境下使用。
敏感器件的保护是指在敏感器件的存储、运输、取放、操作及包装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静电控制,以确保器件不被静电放电所损伤。而这种防护技术并非只是穿戴防静电服佩戴手腕带之类的简单工作,而是一项高要求、多环节、多过程、涉及范围广的系统性的工程技术。
这首先因为,由于静电产生以及静电放电对器件损伤的方式有多种模式,因而对于器件的静电防护也需要考虑不同模式不同环境情况下的保护手段。
再者,不同器件在不同的放电模式情况下对静电的耐受能力不同,又需要对器件按人体带电放电模型、机械带电放电模型、带电器件放电模型、场感应带电放电模型等不同放电模型进行敏感度测试和敏感度级别划分,让防护手段有的放矢。再有,静电的控制要涉及接地、材料、设备、环境、测量等技术,关联到采购、仓库、检验、生产、测试、工程、品质、维修多个部门,是一项多部门参与,跨越多学科的复杂性工程技术。
此外,由于静电控制当中人的关键因素存在,使得人员的防静电意识、人员对敏感器件的操作以及防静电用品的正确使用等与人相关的因素成为静电防护*关键的因素。将管理纳入到静电防护的内容,让静电防护从单纯的技术性要求上升到一个管理加技术的体系性的工程早已经成为国外知名电子企业通行做法。
ESD体系或者ESD控制计划的基本思想是,将静电控制的技术原理和质量管理的基础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基本原则框架,然后通过实施细则和检查监督机制来保障庞杂的技术要求落到每一个细处。从技术理论上来讲,静电防护的基本技术原理并不高深莫测,其难度主要在于如何发现每一处静电隐患,如何解决每一个静电问题以及如何让每一环节,每一个场所都避免静电的影响。这些都只能是通过体系来解决的,而非简单的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
E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