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度主要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主要术语及定义 (1)取样长度l 取样长度是用于判断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取样。 (2)评定长度Ln 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性,规定在评定时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Ln。 (3)轮廓中线m 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 评定参数及数值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间距参数共有两个: (4)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 两相邻轮廓单峰的*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称为轮廓单峰间距,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就是轮廓单峰平均间距。 (5)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综合参数 (6)轮廓支承长度率tp 轮廓支承长度率就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下述四种: (1)比较法 比较法是车间常用的方法。将被测表面对照粗糙度样板,用肉眼判断或借助于放大镜、比较显微镜比较;也可用手摸,指甲划动的感觉来判断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此法一般用于粗糙度参数较大的近似评定。 (2)光切法 光切法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 (3)干涉法 干涉法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 (4)针描法 针描法是利用触针直接在被测表面上轻轻划过,从而测出表面粗糙度的Ra值。
表面粗糙度概念
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如图1所示,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 m ,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即
图1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a,就是在一定测量长度 l 范围内,轮廓上各点至中线距离**值的平均算术偏差。用算式表示为 或近似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