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文件详细资料
  文件名称:  熔融指数仪说明书
  公司名称:  东莞市贝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下载次数:   155
  文件详细说明:
 
概述
1、主要用途及使用范围:
本仪器是用来测定各种高聚物在粘流状态时熔体流动速率,它既适用于熔融温度较高的聚碳酸酯,聚芳砜,氟塑料等。也适用于聚乙烯,聚苯乙烯,树脂等熔融温度较低的塑料测试,该仪器符合GB/3682-2000标准的规定,广泛用于塑料生产厂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以及商检部门。
该机采用高性能、高精度的控制仪表,运用PID调节进行恒温控制,具有采样精度高、控制速度快的特点。
2、技术参数:
控温范围:120-400
温度显示示值误差:±0.5
温度波动度:±0.4
恢复时间:4min 填料后迅速恢复恒温状态
显示方式:LED数码管显示,直观明了
3、工作原理
熔体流动速率是指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熔体每10分钟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或体积。本仪器只适用质量法熔体流动速率(MFR)的测定,其数值可以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时的粘流特性。
4、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10-40
环境相对湿度:30%-80%
周围无震动、无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
在稳固的基础上正确的安装并调至水平
使用环境无强磁场,空气无强对流
电源:AC220V±10%50Hz
功率:0.5KW
外型尺寸:××=400mm×510mm×600mm
仪器净重:约30kg
仪器安装
1、安装刮刀
在调整下述操作时不要在通电的状态下进行,先手动调好后再通电试机。
将口模放入料筒中后用加料杆将口模压在料筒底部,然后一手用力按加料顶杆另一手转动刮刀杆,使刮刀正好与口模底部相切但不刮噌。调节刮刀的过程中在保证刮刀正好与口模底部相切的同时还要保证刮刀处于刮料口的中间位置。注意:调整刮刀角度时不可用力过猛或将刮刀回弯角度调整过大,以免造成刮刀折断或切料时切断效果不好;仪器在使用之前首先检查刮刀是否正常,否则要重新调整对刀。
2、口模的取出:
试验结束后需要取出口模前应先把料筒中的余料用活塞用力向下挤出,用顶杆将口模从料筒底端顶出并及时用口模清洗杆将口模清洗干净。注意:由于口模温度比较高不要**,应戴上手套或用棉布包裹口模再进行清洗。口模取出后及时用口模清洗棒将口模清洗干净。
3 仪器的水平调节
将水平仪插入料筒内,调节机身底部的地脚螺钉,直到水平仪上的水准泡移到中心(表明仪器已调至水平),然后取出水平仪。
注意:当仪器升温或炉内温度高于50不要将水平仪放入仪器调整水平,以免烧坏。
仪器组成:主要有主机和随机附件和砝码三部分组成。
1、主机是该机的中心也称挤出系统由温度控制系统、切料系统组成。
温度控制系统:该仪器采用温控表控制,具有恒温速度快、控温范围广等特点。
   温控表:由LED显示屏.功能键.加数.减数.移位键组成:
   功能键:进入控温表系统参数的作用。
   加数键:设定温度时加数的作用
    减数键:设定温度时减数的作用
  温控表上有实测显示区和设定温度区,设定温度区可通过“加数”、“减数”、的调整来实现您需要的温度。实测区为即时温度的显示,即为当时料筒内的温度。
切料系统:该机具有手动和时控两种切料方式。
手动切料时无需打开计时表开关,每按动手动切料开关一次可实现切料一次
时控切料需打开仪器*上边靠左边**个开关,计时表将显示上次设定的切料间隔。如需改动首先按动计时表中的“位选”键,将闪烁的为数按动“加数”键设定为您所要设定的数值,然后按动“启动”键完成设定。切料间隔的时间设定根据被测原料的熔体流动速率决定(具体设定详见表2)。
2、随机附件:由料筒、活塞、口模、漏斗、口模清理棒、料筒清洗棒等组成。
料筒:料筒位于炉体内腔,材料为合金钢,硬度较高且具有耐腐蚀性。
活塞:材质为耐腐蚀性不锈钢,硬度低于料筒内壁硬度。
口模:由碳化钨制成,口模外径与料筒内壁成间隙配合。
漏斗:漏斗是加料装置,将预先准备好的料通过漏斗加入料筒内。
口模清理棒:每次做完试验应及时用口模清理棒清理口模内的残余样料。
料筒清洗棒:每次试验完毕,应及时用料筒清洗棒清洗料筒。清洗棒外可缠绕纱布等柔软物清洗料筒内壁。
3、砝码:砝码托盘和活塞重量之和,精度为±0.5%
下面是为您提供的组合砝码表:
 
 
 
 
 
 
 
1                                               负荷单位:kg
0.325
1.200
2.160
3.800
5.000
10.000
21.60
活塞
砝码
托盘
0.325
0.875
0.325
0.875
0.960
.
0.325
0.875
0.960
1.640
0.325
0.875
0.960
1.200
1.640
0.325
0.875
0.960
1.200
1.640
5.000
 
0.325
0.875
0.960
1.200
1.640
2.500
4.100
5.000
5.000
您可根据所做试验材料的标准要求,准备好试验过程中所需质量的砝码。先将基础砝码插入到料筒内,依次将准备好的砝码加在基础砝码上,确认砝码上下的凹凸槽相吻合,否则易滑下对您造成伤害。
四、面板操作
面板上装有时间控制器、温度控制表、总电源开关、加热开关、自动切料开关和手动切料按键。
时间控制器用于控制自动切料电机的动作,切料电机根据自动切料设定并控制切料的时间间隔,在试验中1——9999s内可任意设定时间,具体的时间间隔设定可根据用户具体的熔融指数来定,一般设定的时间以被测试的料在标准载荷作用下流出15-30mm长度时的时间为间隔。
温度控制表用于控制试验温度用户可根据具体试验温度而设定。(注:温度设定时不可设定温度超过400
总电源开关控制仪器除了温度控制表以外的所有电源,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来电提示特设。
加热开关用于控制仪器的加热通断,在温度控制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加热开关处于“关”的状态下也是不加热的需要打开加热开关。
自动切料开关用于控制时间控制器的电源通断,打开此开关时切料电机就会按照时间控制器的设定时间进行切料,在仪器升温过程中和无须切料时必须把此开关关闭。
手动切料开关用于手动控制切料电机动作,可在试验中任意时间切料。(注:手动切料可在试验中任何时间都可使用包括在自动切料过程中)
试验条件见后面附表A B
六试验准备
1、试样准备:
在进行试验前,为使测量结果准确,按标准要求准备好式样(有些试样需进行干燥处理)
试样形状:颗粒粉状小块薄片等
根据试样的预计流动速率按下表称取式样:
注意:易氧化降解的试样在装料前,须用氮气吹扫料筒
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如果小于0.1g/10min或大于100g/10min,建议不测溶体流动速率。当材料密度大于1.0g/cm³时,可能需增加试样量。
 
 
2
流动速率
g/10min
试样加入量
g
切样时间间隔
S
0.1—0.5
>0.5—1.0
>1.0—3.5
>3.5—10
>10--25
3—4
3—4
4—5
6—8
6—8
120—240
60—120
30—60
10—30
5--10
2、水平调节:将仪器调至水平
3、安装口模:将口模从料筒的上端放入,用加料杆将其顶到料筒的底端  
4、安装刮刀:将刮刀装好(可在刮刀上涂一些石蜡,以避免熔融的料粘在刮刀上)
5、试验人员需提前准备好下列工具:
A 隔热手套一副 B口模清理棒 C 擦拭口模活塞料筒用的纱布或软布 D 将一条宽50mm左右的布条从清洗杆顶端起螺旋形缠绕在清洗杆上,缠绕后的清洗杆直径能插入料筒内且能上下自由抽动
试验步骤
1、将基础砝码放入料筒。
2、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几秒钟后,面板显示屏上会出现温度显示:PV内显示当前的炉体温度,SV内显示设定的温度
*提示:切料选择按钮如果打到手动位置(按钮被扳到下方)则自动控制切料装置无显示。
3、设定温度:按“<”可改变SV显示区内小数点的位置按“Λ”或“V”可增加或减小相应位的数值,通过这三个键的调整可以实现您需要设定的温度
4、取出基础砝码,通过漏斗将式样加入料筒内,并用基础砝码将料压实,整个加料和压实过程必须在1分钟内完成
将基础砝码留在料筒内,根据选定的试验条件加负荷
5、在装料完成4分钟内,炉温应恢复到规定温度。此时应把选定的负荷加到活塞上,此操作过程不应超过1分钟
*提示:如果式样流动速率大于10g/10min,在预热时式样会有较大损失,在此情况下可以不加砝码或加较小砝码,在4分钟预热结束后换成所需砝码。
6、此时您可按动切料按钮将挤出的料切断,注意,当活塞杆上的下标线与仪器上表面相齐时,按试验条件设定切样时间,然后将按钮打到自动切料位置即可,所切样条*好在10mm至20mm之间,不同的切料时间间隔,切得的样条长度将有所不同。
7 、样条冷却后置于天平上分别称重,天平的*小称量准确值应为0.001g。
8、上述所切样条的重量*大值和*小值之差超过其平均值的15%,则试验重做。
八 仪器清洗
1、活塞清洗:由于熔融料的粘附,活塞提起时阻力较大,此时可边转动边提起,用棉纱或用软布将活塞擦干净。
2、口模清洗:将口模取出,戴上隔热手套。
3、料筒清洗:将已缠好的清洗棒插入料筒内,并迅速上下擦拭几次即可。
4、样条称量:准确到1mg,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从装料到切断*后一个样条的时间不应超过25分钟
九 结果计算
1、 熔体流动速率应按下式计算:MFR(θ, Mnom)= Tref*m/t式中:
θ: 试验温度℃
Mnom:   标称负荷;kg
m:   切段的平均质量;g
Tref:   参比时间;(10min) s (600s)
t:   切断的时间间隔;s
MFR: 溶体流动速率 g/10min.
2、试验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十 试验报告
1、注明标准号,如GB/3682—2000或其它标准
2、试样的名称 物理形状、牌号、批号和生产厂家
3、试样干燥处理条件
4、标准口模内径、温度和负荷
5、试验结果
6、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7、试验人员、试验日期
十一 仪器存放:
1 仪器及附件必须至于干燥的环境中
2 试验完毕后附件必须加抹防锈脂,在试验前除掉防锈脂
3 试验结束后,必须关掉电源,以免发生意外。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的试验条件
条件(字母代表)
试验温度θ
标称负荷Mnom kg   
A
250
2.16
B
150
2.16
D
190
2.16
E
190
0.325
F
190
10.00
G
190
21.6
H
200
5.0
M
230
2.16
N
230
3.80
S
280
2.16
T
190
5.00
U
220
10.00
W
300
1.20
Z
125
0.325
所有试验条件应由相应材料命名或规格标准规定,上表所列是已证明是适用的试验条件
*提示:当您对新的材料进行试验时,可选择上表中使用的负荷温度
 
附录B
热塑性材料的试验条件
表中列出的是已规定在有关标准中的试验条件,如有必要,对某些特殊材料可以使用不被列出的其它试验条件。
材料
条件
(字母代号)
试验温度
θ  
标称负荷
Mnom kg
PS
H
200
5.0
PE
D
190
2.16
PE
E
190
0.325
PE
G
190
21.6
PE
T
190
5.00
PP
M
230
2.16
ABS
U
220
10.00
PS—1
H
220
5.00
E/VAC
B
150
2.16
E/VAC
D
190
2.16
E/VAC
Z
125
0.325
SAN
U
220
10.00
ASA ACS AE
U
220
10.00
PC
W
300
1.20
PMMA
N
230
3.80
PB
D
190
2.16
POM
D
190
2.16
MABS
U
220
10.00
 
文件下载(右键文件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