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机的操作方法
磁粉探伤是以工件缺陷处的磁痕堆积来反应缺陷的大小和性质。要使缺陷处的磁痕显示*清晰,必须使缺陷处有足够大的漏磁场,也就是说,为了获得良好的探伤效果,应该对磁粉探伤时的技术参数进行选择,即确定工件磁化时的方向(通过选择磁化方法实现)和确定工件磁化时所需的磁场强度(通过选择磁化电流规范确定)。
除了磁化方向和磁化电流外,磁粉探伤的检验方法也是影响磁痕堆积的重要因素。
**节 检验方法
磁粉探伤是以磁粉作为显示介质对缺陷进行观察的方法,根据施加磁粉介质的种类及施加磁粉的时间,检验方法可分为湿法和干法、连续法和剩磁法。
1、湿法和干法
湿法又叫磁悬液法。它是在工件探伤过程中,将磁悬液(一种磁粉和分散剂均匀混合液体)浇到工件表面上,利用分散剂的流动和漏磁场对磁粉的吸引,显示出缺陷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湿法用的黑磁粉和红磁粉,采用粒度范围为1-10微米效果较好,灵敏度随着粒度的减小而提高。由于施加磁粉的时间不同,湿法又有连续法和剩磁法之分。
干法又叫干粉法。在不能用湿法进行探伤的特殊场合下使用。这里采用特制的干磁粉在空气中直接施加在磁化的工件上,工件的缺陷处即显示出磁痕。对于干法用的干式磁粉,一般采用粒度范围为10-60微米效果较好;干粉法对于铸钢、锻钢或焊等表面粗糙的工件上的大裂纹,由于能产生较大的漏磁场,因而能吸附较粗的磁粉并形成较大的磁痕显示。如果采用直流磁场磁化,结合使用干磁粉,有利发现工件表明下较深的缺陷,但它发现工件表明微小缺陷的灵敏度低。使用干粉法时零件不但要洁净,还必须干燥,磁粉的粒度均匀,也要求磁粉干燥,因此,磁粉在使用前应加以烘焙。
2、连续法和剩磁法
连续法是在工件磁化的同时施加磁粉或磁悬液,当磁痕形成后,立即观察和判定。连续法适用任何铁磁性材料的探伤,能进行复合磁化,并具有*高的检测灵敏度;但是,检测效率相对较低,磁痕容易出现杂乱现象,影响缺陷的观察和判定。
连续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或者是:
剩磁法是先将工件进行磁化,然后在工件上浇磁悬液,待磁粉凝聚后再进行观察和判定。剩磁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几乎所有���钢铁零件都能采用连续法进行磁化,而选择剩磁法的探伤工件则必须在磁化后具有相当的剩余磁性才行。一般低碳钢、低合金钢以及处于退火状态或热变形的工件,只能采用连续法探伤。而经过热处理(淬火、调质、渗碳、渗氮等)的高碳钢和合金结构钢其剩余磁感应强度和矫顽力较高者一般可以采用剩磁法探伤。剩磁法检测效率高,没有磁痕的杂乱现象,但是,灵敏度没有连续法高,采用剩磁法探伤时,不宜采用复合磁化方式。交流磁化时,要加断电相位控制器,以保证工件剩磁的稳定性,防止漏检现象。
**节 预处理及工序安排
一、 预处理
磁粉探伤是用于检查工件的表面缺陷,工件表面状态对于磁粉探伤的操作和灵敏度都有很大影响,要获得较为满意的探伤效果,所以探伤前工件的预处理应作以下工作:
1、**工件表面的油污、铁锈、毛刺、氧化皮、和砂粒等。
2、有非导电覆盖层的工件,应将于电极接触部位的覆盖层打磨干净
第三节磁化
磁化参数的选择与用户所采用的磁化规范——标准磁化规范、放宽磁化规范、严格磁化规范有很大的关系。
标准磁化规范:能清晰显示工件上的所有缺陷。如:深度超过0.05mm的裂纹,较小的发纹和非金属夹杂物。一般在要求较高的工件探伤时使用。
严格磁化规范:可以显示出工件上深度在0.05mm以内的微细裂纹,皮下发纹和其它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的探伤。严格磁化规范的磁化参数选择不当时,可能会出现伪像。
放宽磁化规范:能清楚显示工件的各种裂纹和较大的缺陷。适用于普通工件的探伤。
一、周向磁化电流的选择
工件被充分磁化所需的周向电流值与用户所采用的磁化方法、是否采用复合磁化、被检工件的材料性质、被检工件的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温度、被检工件的外形尺寸、所采用的磁化规范以及用户对被检工件的裂纹的容许程度等各种因素有关。
当用户对磁粉探伤的要求不是很高时(大多数用户),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工件的周向磁化电流:
1、工件的等效直径,单位为毫米
2、采用的磁化方法——连续法或剩磁法
3、所采用的磁化规范——严格规范或标准规范
周向磁化规范
规范名称 | 检验方法 | 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 | 工件磁化电流计算公式 |
A/M | Oe | AC | HW | FWDC |
标准规范 | 剩磁法 | 8000 | 100 | I=25D | I=16D | I=32D |
连续法 | 2400 | 32 | I=8D | I=6D | I=12D |
严格规范 | 剩磁法 | 14400 | 180 | I=45D | I=30D | I=60D |
连续法 | 4800 | 60 | I=15D | I=12D | I=24D |
I:电流值(A) D:工件直径(mm) AC:交流电 HW:半波整流电
FWDC:三相全波整流电
当用户采用复合磁化时,相应的周向磁化电流和纵向磁化磁动势应加大5%。
周向磁化电流的取值范围应根据工件的材料状态和热处理温度的不同作适当的调整,暂不阐述。
二、 纵向磁化磁动势的选择
磁粉探伤充分磁化所需的纵向磁动势,与用户所采用的磁化方法、纵向磁路的结构、是否采用复合磁化、被检工件的材质、被检工件的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温度、被检工件的外形尺寸以及用户对被检工件的裂纹的容许程度等各种因素有关。
采用中置线圈进行纵向磁化时,磁化的有效长度等于中置线圈的内经,当工件的长度大于中置线圈的内经时,应采取分段磁化的方法;当被检工件的有效长径比(L/D)小于2时,不能采用中置线圈法,应设法加大被检工件的长径比,或者采用磁轭式纵向磁路进行纵向磁化。
采用连续法对工件进行探伤时,主要以工件的表面磁场为准。可以参照周向磁化参数的选择标准,根据被检工件的各种状态,选用合适的磁化规范,选取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值或磁感应强度值,然后,根据设备的磁路结构,确定设备探伤时的纵向磁动势。
采用剩磁法探伤时纵向磁化规范
L/D | 线圈中心磁场强度 |
Oe | A/cm | A/M |
>10 | 150 | 120 | 12000 |
5<</span>L/D<</span>10 | 250 | 200 | 20000 |
2<</span>L/D<</span>5 | 450 | 280 | 28000 |
工件置于线圈中心进行连续法探伤时,采用三相全波整流电时,所需纵向磁动势计算如下:
IN=1690R/(6k-5)
k:被检工件长径比L/D
R:线圈半径
当工件的长径比k大于15时,按15计算。
若采用其它电流进行磁化时,应该进行换算。
纵向磁化规范的选择相对复杂,在实际操作中,多数用户一般采用标准试片对所选用的磁化参数进行效验。
总之,对工件进行磁粉探伤时,在同一被检工件中,检测的重点部位不同,所用的磁化工艺参数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