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
11
  • 入驻时间: 2008-07-04
  • 联系人:何小姐
  • 电话:0769-82755382
  • 联系时,请说明易展网看到的
  • Email:1637275899@qq.com
案例详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三次与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日期:2024-08-16 10:49
浏览次数:0
摘要:公司于2009年07月17日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工物理研究所第三次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向我们公司订购一台ZB-TH-S-80型(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三次与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公司于2009年07月17日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工物理研究所第三次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向我们公司订购一台ZB-TH-S-80型(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注明:2008年12月20日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工物理研究所签订次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向我们公司订购一台ZB-TL-137型精密烤箱,产品于2009年01月04日顺利到达客户单位。
        2009年3月15日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工物理研究所签订**次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向我们公司又订购一台ZB-TL-72型精密烤箱。产品质量再一次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19日,原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50年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

  1952年,转属中国科学院,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1954年,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安排,主要从事石油化学和化学工程方面有关的研究开发,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

  1962年,再次进行调整,成为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所名亦改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建所以来的历任所长是:屈伯川、董晨、张大煜、顾以健、楼南泉、张存浩、袁权、杨柏龄、邓麦村、包信和以及张涛等科学家和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连化物所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逐渐在催化化学、工程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色谱为主的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50年代,大连化物所研制成功“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和“七碳馏分环化制取甲苯”等多种催化剂,满足了国家迫切需求。60年代,研制成功了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用于制取低冰点航空煤油;研制成功了合成氨原料气净化新流程,使我国合成氨工业从40年代的水平一跃进入6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70年代,**开展了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在国内**研制成功了用作航天器及卫星主体能源的两种电池系统,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80年代,成功地开发了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技术,用于从合成氨驰放气中回收氢气,*******。90年代成功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开辟了一条合理利用炼厂气资源的新途径;此外,短波长化学激光的研究也达到了******。

  特别是1998年启动知识**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大连化物所科研工作成果更加喜人。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和态分辨碰撞传能研究获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制成功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获199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天然气脱硫技术获得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成功应用于陕京天然气输气工程的脱硫;甲烷无氧芳构化获得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聚烯烃用高效脱氧剂获得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础化工原料环氧丙烷生产的新方法、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新成果先后在《自然》、《科学》杂志发表,赢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研制出我国台“30千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于2001年在湖北十堰试车成功;姿态控制用肼分解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做出重要贡献;甲醇制烯烃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化工原料实现“以煤代油”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1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引进百人计划23名。2007年底,全所共有职工8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46人,研究员84人,副研究员175人。

  截止到2007年底,全所发表科技论文9700多篇,申请**1996其中发明**1809件,**授权884件,累计申请国外**60件。主办《天然气化学(英文版)》、《色谱》、《催化学报》3种学术期刊,开通21个数据库,图书馆藏书6万5千余册。

  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化学和化工**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审批权,共有博士生导师62人,在读研究生795人,已培养研究生1318名,其中博士680名。

  迄今为止,大连化物所已经与32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已建立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DICP-Samsung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及BP中国研究中心、理论化学国际合作中心,先后开展了中德燃料电池合作研究计划、DICP-Bayer组合化学合作研究计划、DICP-BASF催化反应表征合作研究、DICP-LILLY化合物合成及分析合作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提升了研究所的国际竞争力。

  大连化物所现设十个研究室,其中包括三个***重点实验室和四个***研究中心。以选控化学与工程为学科方向,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和生物技术**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在2010年把化物所建设成为一个集先导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布局合理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世界**研究所。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大连化物所的前身是日本侵华期间于1907年建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中央试验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中长铁路局接管,改名为“中长铁路大连科学研究所”。1949年3月移交给大连大学,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50年9月改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1952年归属中国科学院,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1954年6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1961年12月,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8年1月划归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名为国防科委1616所。1970年回归中国科学院,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建所60年以来,大连化物所曾先后分出了三个研究所,即1958年分建的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现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961年在太原建立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1971年在湖北襄樊组建七机部42所(后改名航天科技集团42所,现名襄樊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

  大连化物所先后向国家有关部门和中科院及兄弟院所等输送了一批领导干部。如,白介夫(曾任职务(下同):北京市副市长、政协主席),王建业(国防科工委后勤部部长),张存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王焕宇(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顾以健(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中科院秘书长),李海(中科院化学部副主任),王晓鸣(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长),朱清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杨柏龄(中科院副院长),邓麦村(现任中科院副秘书长),张振武(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王弘立(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所长),刘静宜(中科院环化所所长),沈家祥(北京集才**所所长),黄向阳(现任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赵亚平(大连市副市长、人大常委副主任、大连大学校长),洪祖培(大连市科委副主任、大连大学副校长)等。此外,向兄弟单位输送约800多名科技人员。

  1995年大连化物所从工作近五十年的129街老科研区,实现了向星海二站科研园区的搬迁。新的科研园区占地面积22.61万方米,依山傍海,环境优美。



大事年表:
1949年1月14日人民政府从苏军手中接管“中长铁路大连科学研究所”。大连大学派屈伯川带领15名关东工专应化系毕业生来所接管。

 

 

 

  1949年3月19日接管后的研究所定名“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屈伯川兼任所长。

  1949年3月中央领导朱德、彭德怀来所视察。

  1950年5月19日 竺可桢副院长率团考察大连科学研究所。

  1950年9月“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

  1950年12月董晨任**任所长。

  1952年4月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改属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1952年11月张大煜任第三任所长。

  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

  1955年张大煜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58年4月中国科学院在大连石油研究所召开现场会,总结出了“以任务带学科”的做法。

  1958年6月分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196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1年分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

  1961年12月“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2年11月大连化物所在青岛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化物所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拟订了六个学科领域。青岛会议对大连化物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64年7月**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等同志视察大连化物所。

  1964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同志视察大连化物所。

  1965年8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同志视察大连化物所。

  1966年2月19-22日中科院院党委扩大会和政治工作会议在大连化物所召开以大化所为学习典型的现场会。此期间,郭沫若院长为大连化物所题词一首------《水调歌头》赠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全体同志。

  1966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观看了火箭推进剂燃烧实验。

  197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

  1971年分建七机部四十二所(航天科技集团四十二所)。

  1978年4月顾以健任第四任所长。

  197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大连化物所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0年郭燮贤、卢佩章、张存浩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80年“姿态控制用816、814肼分解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983年5月楼南泉任第五任所长。

  1985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

  198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工作。

  1985年“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86年“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I型”被国家科委列为“七五”攻关项目。该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8月张存浩任第六任所长。

  1987年“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87年“分子束反应动力学与分子传能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8年“xx姿态控制用818型铱—氧化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0年8月袁权任第七任所长。

  1990年“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1年楼南泉、袁权、何国钟、朱清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3年“高性能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3年林励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8月杨柏龄任第八任所长。

  1996年“国家高技术‘863’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6年“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器”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6年“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新工艺方法”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7年“催化裂化干气与苯烃化制乙苯成套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7年沙国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国家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大连化物所成立。

  1998年11月邓麦村任第九任所长。

  1998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大连化物所知识**工程试点工作,并在会上介绍了大连化物所的改革情况。

  1999年8月**中央总书记江**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并欣然题词:“实施知识**工程,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世界**研究所”。

  1999年“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和态分辨碰撞传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研制和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9年“氧碘化学激光器”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0年8月包信和任第十任所长。

  2000年“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和态分辨碰撞传能”研究,被评为“2000年****科技进展新闻”。

  2001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参观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1年“一种高硫容浸渍活性炭干法脱硫剂及其应用” 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2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同志来大连化物所视察。

  2003年化学激光研究室被授予“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贡献团队”。

  2003年李灿、张玉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衣宝廉、桑凤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甲烷直接催化脱氢转化为芳烃和氢新反应的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5年“聚烯烃用高效脱氧剂的研制与工业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5年化学激光研究团队和李灿院士分别荣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奖和个人奖。

  2006年航空航天催化剂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年“F+H转动量子态分辨的高精度散射实验研究”,被评选为“2006年****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2007年1月举行新建研究生大厦奠基仪式。

  2007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视察大连化物所。

  2007年2月张涛任第十一任所长。

  2007年3月19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获“中国科学院2006年度十大重要**成果”。

  2007年5月,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2007年“F+D2反应在低碰撞能条件下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完全失效”研究,被评选为“2007年****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2008年3月杨学明荣获“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

  2008年7月13-18日韩国首尔举行的第14届国际催化大会上,李灿院士当选为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任期4年)。

  2008年7月25日,大连化物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实施知识**工程10周年大会在所礼堂隆重召开。

  2008年7月30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楼—“能源化工楼”奠基仪式在大连化物所园区举行。

  2008年“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一项专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8年“FCC 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地理位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她坐落在星海湾附近,依山傍海,东邻有名的国际会展中心,西近美丽的星海公园,交通十分便利。此外,我所毗邻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及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这一带是大连市的一个科研、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