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西双版纳官员向本报透露,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日前就上述情况展开调查。有知情人士也对本报称,上周,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召集了紧急会议,安排配合国土部门的调查工作。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西双版纳有关官员对旅游开发导致的大规模圈地问题也深表无奈。据称,云南省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旅游用地新规,尝试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的方式,减少旅游项目的征地规模。
旅游项目成圈地工具
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短期内集中规划、上马大量旅游地产项目,这些项目圈地规模从几千亩到几平方公里不等,部分旅游地产甚至顶风建设了高尔夫球场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
主要负责重庆、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市土地督察工作的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对此展开紧急调查,包括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用地审批及是否存在违法占用土地等。
一名西双版纳官员对本报坦言,西双版纳很多旅游地产项目都属于省重点项目,有些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甚至不是地州政府所能决定的,这种情况在丽江、大理、腾冲等地同样存在。
记者在云南多个地州调查采访发现,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为由头上马了大量的旅游项目,不少项目沦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狩猎场”。
仅雅居乐集团就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瑞丽、保山腾冲三个地方圈地合计高达6万亩,投资总规模预计超过450亿元。
世纪金源也在云南投资打造了昆明世纪城、腾冲世纪城、腾冲国际高尔夫旅游度假村和西双版纳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等多个项目。
曾打算买下冰岛0.3%国土面积开发度假村的黄怒波,也把目光转向云南。3月21日,中坤集团与云南省普洱市签署了一项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普洱投资500亿元开发占地60平方公里的原生态国际休闲养生度假区,开发周期长达10年。
长期从事旅游地产相关业务的昆明田野咨询机构总经理文剑武向本报表示,开发商向云南旅游地产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一方面是看好云南旅游地产的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住宅地产领域越来越难拿地,而旅游地产则可以附带很多条件,比较容易圈地,进行大规模开发。
即便是放眼国内范围来看,真正算得上**的旅游地产资源还是很稀缺的,无论是海南还是云南,大型开发商都在对稀缺性旅游地产资源进行抢占和控制。
西双版纳旅游地产的急剧升温,与云南旅游地产热点的梯度转移不无关系。文剑武认为,从此前的丽江、大理,到现在的腾冲、西双版纳,这种整体性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丽江、大理“该圈的地都圈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好的土地资源也不多了,开发商必然寻找新的地方继续圈地。”
旅游用地不必全部征用
在从丽江、大理、腾冲、普洱的漫长旅游资源带上,动辄圈地几千亩甚至几十平方公里、投资数百亿元的旅游地产项目星罗棋布,其中不乏以旅游地产为名,实际上是搞房地产开发的项目。
另一名西双版纳官员对本报坦言,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规模巨大,用地指标是否足以保证,当地国土部门心里也没底:“用地指标的压力肯定很大。但既然国土部签署过‘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的合作协议,就意味着云南有可能得到一些倾斜性用地政策,虽然目前还不太明确,但地方党委、政府都在等这个机遇。”
不过,借旅游开发之名,行大规模圈地之实,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注意。
4月23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指出,在已审批的12家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多数没有按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去建设,很多出现了畸形发展,形成了以房地产项目为重点的发展模式,有些失去了度假区的功能,“房地产绑架旅游的现象比比皆是。”
5月9日,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在2012年国际旅游财富峰会上也表示,旅游地产正在成为从其他行业撤出的游资的新出路。
记者在西双版纳调查采访发现,无论是旅游居住配套,还是度假公寓、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甚至高尔夫球场、主题公园等,这些所谓的旅游地产背后几乎清一色都是房地产开发商,而鲜有旅游类企业的身影。
云南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张洪向本报表示,由于旅游资源丰富和市场需求巨大,目前云南旅游地产在整体上并不算过剩,但是否应该在近期或者短期内集中上马这么多项目,仍值得商榷。
云南省方面对此已有所警惕,云南省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旅游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旅游产业用地新方式。
目前,云南省国土厅积极探索的旅游产业用地新方式包括:征租结合、只转不征、只征不转、既征又转等。旅游生态用地方面,可能允许农民将农用地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建设用地允许农村以合法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出租、出让、作价出资或入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开发经营。
参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的张洪说:“其实,景观生态用地和基础设施配套用地不一定非要采取征用的办法,也可以和当地村民合作等方式合作。”
该评价指标体系在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有望于下半年以云南省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