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展无碳黑行动 密切监测空气质量摘要:相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而言,德国的城市空气质量已经很好,见到蓝天白云乃寻常之事,但是,德国仍把空气污染列为头号环境问题。
目前,德国城市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业污染治理很到位,监管严格,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大约占30%,主要是氮氧化物排放,一半以上来自机动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正在采取全方位的、严密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开展无碳黑行动,在城市设置低排放区
为了控制机动车污染,除了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之外,再就是通过设置低排放区来减少污染排放,这项措施已取得明显效果。
根据监测统计,柏林27%的大气污染物来自于机动车,同时,机动车还贡献了76%的氮氧化物,欧洲其他城市也占到了70%以上。
德国依据法律开展了“无碳黑行动”,即通过设置低排放区来降低机动车污染。“无碳黑行动”由德国环保协会组织实施,根据什么样的发动机就贴什么样标签的原则,对达到欧Ⅱ、欧Ⅲ、欧Ⅳ标准的机动车分别发给红、黄、绿3种环境标志。这项行动要求各个城市尽量设置一个低排放区。目前德国已有54个城市设置了低排放区,区域总面积达到850平方公里。不同地区的城市执行情况不一样,一些城市黄、绿牌汽车可以进,有些城市则非常严格,只有绿牌汽车可以进,柏林就是其中之一,执行这一严格标准的城市有7个。
密切监测空气质量 德国开展无碳黑行动 密切监测空气质量
德国的空气污染在1995年达到了峰值,此后随着法规和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例如,上世纪60年代,鲁尔区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炭企业,其次是炼钢企业,再就是居民取暖。70年代,鲁尔区煤炭企业纷纷破产,工业企业开始脱硫,产业结构开始转型。80年代,立法不断完善,企业开始主动脱硫,目前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已经低于10微克/立方米。
目前,对德国空气质量影响*大的因素是交通,特别是氮氧化物,大部分监测点的平均值都超过临界值。因此,未来立法的重点将转向机动车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排污控制,例如,欧Ⅵ标准对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限值会更加严格。
德国环境立法的目标首先是保护人体健康,其次才是保护环境。基于这样的理念,德国在城市交通运输繁忙的地段设置了监测站,因为这些地方人群密集,而且许多居民就住在旁边。这些地方的监测数据纳入了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而不仅仅是作观察和研究用。
德国有16个空气质量监测网,联邦环保局自身有一个。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以下3个地区:交通运输繁忙地带、居民区、偏远的农村地区。环境敏感地带是重点监测的地方,例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把莱茵河和鲁尔区作为监测重点,监测点分布在居民多、交通堵塞严重、街道狭窄的地方,以及乡村、工业区和城乡接合部,密切监测空气质量变化。
德国的环境质量信息是公开透明的,政府免费向公众提供年度空气质量报告之类的出版物;同时,网民可以查到每一个地区的监测值,公众人人可以查阅各国提供给欧盟的环境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