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冲击电流发生器技术先进,价格合理

近日,中国电科院电网环境保护国内重点实验室应用顶端电容器一体化综合试验平台,开展了12毫法高压干式直流支撑电容器试验。这标志着该平台目前可覆盖工程用高压干式直流支撑电容器全电容量。

柔性直流输电是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孤岛供电、城市配电网的增容改造、交流系统互联、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高压干式直流支撑电容器是柔性直流换流阀的核心组部件,长期被国外垄断。为提高国产高压干式直流支撑电容器产品质量,在国网的特高压部的组织下,中国电科院建立专业攻关团队,结合实际制订试验测试方案,形成统一技术标准,并建立了具备高压干式直流支撑电容器全套性能测试能力的顶端电容器一体化综合试验平台。

目前,该平台已完成20家国产高压干式直流支撑电容器试品的测试与性能评估优化,为国产化替代提供了技术支撑。


产品概述(冲击电流发生器技术先进,价格合理

用途:
雷电冲击测试设备主要针对低压配电系统SPDIII类试验(GB18802.1YD/T1235.2)和低压电信系统SPDD级试验(GB18802.21),用于产生雷电冲击电流(8/20μs等),对避雷器阀片、比例单元和浪涌保护器(SPD)等进行冲击电流试验及残压值的检定,或者用于其他科学研究试验。

雷电冲击测试设备可输出很大幅值100kA8/20μs冲击电流,冲击电流对避雷器阀片进行通流容量、限制电压试验,波形满足IEC要求。

经过简单电路转换可以进行10/350us冲击电流测试,输出波形符合IEC和国标要求。测试设备结构美观,测试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已经被各类厂家和科研院所采用多套,深受国内外客户所推崇。

成套雷电冲击测试设备的试验程序和波形均满足GBIECVDEANSI等标准的测试要求,并可根据用户特殊需求进行定制。

产品特点(冲击电流发生器技术先进,价格合理

详细参数

额定参数:
8/20
充电装置输入电源:380V/50kV/25kV/10kVAL-L两相,50Hz/60Hz
8/20
极高充电电压:50kVDC±10%,极大充电电流0.5A,实际充电电压不高于50kV
8/20
脉冲电容器:50kV/10μF共计4台,并联使用共40uF/50kV
每组电容器安装在固定支架上,能够稳定定位;多台电容器可并联运行,自由组合;
触发间隙电压范围2kV~50kV
移相触发可控精度:1~359°
8/20
回路输出电流幅值:5kA~100kA±10%
使用持续时间:100%额定下,每90s充放电一次,可连续工作;充电装置80%额定下每60s充放电一次,可连续工作。
使用持续时间:100%额定下,每90s充放电一次,可连续工作;充电装置80%额定下每60s充放电一次,可连续工作。
放电间隙采用钨铜间隙同步控制,控制精度±0.5mm以内;
提高设备能效比,平衡投资费用,适合于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和实验室应用
放电回路占地面积:W*L*H3.5m*2.5m*200m
总重量:约1.1

 

主要技术参数(冲击电流发生器技术先进,价格合理
8/20
输入电源:交流三相四线,50Hz380V/50kV/10kVA,油浸式半绝缘变压器
占地面积:本体设备3.5×2.5 米,控制室1.2×1.5米。
a)8/20
冲击电流波
8/20
冲击试验电流峰值T1时间8μs±10%,T2时间10μs±10%
自动正负极性雷电冲击电流波形输出;
反极性振荡峰值小于电流峰值的10%
极高充电电压:DC50kV,极大充电电流0.5A
冲击电流额定幅值:±100kA,输出能力:5-100%

 

装置结构(冲击电流发生器技术先进,价格合理
本体采用圆形放放置结构,电容器横竖立放置,每两台电容器为一组,每组电容器配有调波电阻,保证安装强度。
本体电容器采用环形向心对称结构,从结构上确保每组电容器距离放电间隙距离相同,很大限度地保证放电电流的均匀性。在长期使用中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电容器使用寿命均匀,从而延长了设备寿命。电容器可以串联运行,也可以并联运行,换接电路比较方便。每组电容器放电过程中均串联电阻,能够保证电容器可靠运行。
每个独立放电冲击电流回路采用近似弧形排列,每组电容器放电回路几何长度基本一致;
多个放电回路可并联运行;

 

脉冲电容器
电容器使用绵阳绵竹西南电工油浸电容器。

 

充电装置
充电方式为变压器原边可控硅恒流充电;
桥式整流:2DL-200kV/1A的高压整流硅堆,反向耐压350kV,极大平均电流1A
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充电变压器,初级电压380V,次级电压50kV,额定容量20kVA
采用高压整流硅堆安装立式绝缘板上面,自动转换充电电压极性;
整流硅堆置于油浸变压器内,构成可控硅恒流调压,从零至整定电压连续充电、整流一体装置,可减小有效空间尺寸
充电保护电阻:采用漆包电阻丝有感密绕在绝缘管上;
充电回路:充电时间在30s-90s范围内可调;
恒流充电装置在10%100%额定充电电压范围内,充电电压的可调精度为1%
直流电阻分压器:采用100kV150M,内部电阻采用油浸式金属膜电阻.低压臂电阻装在分压器底法兰内,低压臂上的电压信号用屏蔽电缆引入系统内;
自动接地开关采用电磁铁分合接地机构,试验停止时可自动经保护电阻接地;
恒流充电充电变压器(包括高压整流硅堆和极性转换装置)及其保护电阻,自动接地开关和绝缘支柱等安装在同一个移动式底盘上;
高压连接和固定:恒流充电装置在侧面可用金属软线连接到本体上。

 

放电间隙
放电间隙采用Φ250mm放电球面作为放电间隙,其均匀电场稳定放电电压超过200kV
放电球隙表面采用50%钨铜电极,具有耐受强电流能力;
放电间隙均可长时间运行在140kA8/20μs电流下;
放电间隙安装在封闭式绝缘筒内,球隙前方有观察窗。封闭结构采用双层绝缘筒,即消除噪声,又使得球隙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放电稳定可靠,构成封闭的点火放电系统。
放电间隙采用精密伺服电机驱动,12AD测量球隙,球隙整体可控精度小于0.5mm

 

控制系统
控制自动化是高电压大电流测试设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本套设备的特色。控制系统的设计完全体现了低压控制高压,高低压隔离的特点,具有操作简便,易于维护,方便试验的优点。采用以PLC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既能够解放试验操作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又通过控制系统可靠自动联锁,极大地提高了设备操作保障性。
本控制系统采用人机界面(计算机)—进口PLC—执行机构的控制模式,PLC可通过光纤通讯方式,实现操作界面和控制机构进行隔离。人机界面采用10吋触摸屏,是用户操作的主要设备,可以完成试验设置、参数设定、信息输入、充电电压等试验参数设置,开始试验后执行试验开始、接地、触发放电、警灯警铃、球距调整等动作。
控制台主要用于完成以下动作和状态:(1)充电设备自动接地和自动解除接地;(2)点火球隙距离手动/自动调整和截波球隙距离手动调整;(3)恒流充电;(4)充电电压手动/自动调整;(5)手动/自动发出点火脉冲;(6)手动/自动响警铃;(7)过电流/过电压自动保护; (8)整定电压显示(9)第1级电容器充电电压显示;(10)点火球隙指示;(11)其它指示灯和符号
保障连锁按照CE标准设计和规划;

测量分析系统功能特色
试验的数据可以任意保存,并可以以试验时间顺序自动保存;
测试波形记录存入数据库,可进行查询;测量系统可通过网络与其他计算机相连;
分析软件可在线运行,也可离线运行;
测试过程中自动读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显示波形参数(波前时间、半波时间、QW/R等参数)、电流幅值和限制电压等有用测试信息;
离线状态下读取试验数据;
试验报告辅助生成

 

测量器件
a)
电阻分压器参数:
极高输入:电压1-20kV
输出电压300V
b)
设备电流测量器件使用穿心式罗戈夫斯基式线圈,可以对悬浮电位进行测量。线圈参数:
1#
电流测量范围:10-150kA
输出极高电压:200V
分流比:0.001V/A

 

适用条件
a)
海拔高度:1000m
b)
环境温度:-5℃~+40
c)
相对湿度: 85%(20℃),无凝露
d)
极大日温差:25
e)
使用环境:户内
f)
无导电尘埃
g)
无火灾及爆炸危险
h)
无腐蚀金属和绝缘的气体
i)
电源电压的波形为正弦波,波形畸变率 < 5%,电压波动小于10%
j)
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k)
专用供电系统应安装避雷器


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喇叭河镇红灵村的崇山峻岭中,国网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经过艰苦奋战,完成了一座123.3米高、276.8吨重铁塔的组立工作。

当天,随着现场负责人一声令下,铁塔两侧地线支架同时升空,高空作业人员准备就位,铁塔顺利合拢,标志着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1000千伏线路工程12标段铁塔组立工作全部完成。

该标段共新建铁塔67基,其中11基桩位需搭设组塔施工平台。当天施工的桩位是平台搭设工程量*大的,整个塔基位于海拔1500米的悬崖之上,基础范围坡度达到75度以上,施工人员需借助绳索等工具攀岩到达桩位。

“悬崖立塔施工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不搭建钢管平台,组塔施工寸步难行。为了确保施工保障,我们装设了太阳能视频监控和布控球远程监控设备,巡查人员每天坚持爬山到施工现场进行巡查。”

施工人员利用索道运输、人行栈道、岩石锚杆、施工平台等方式,经过63天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该基铁塔的施工任务。川渝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川西清洁水电送出,提升西南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