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测试仪是用于现场和实验室检测避雷器各项相关电气参数的专用仪器,广泛应用于氧化锌避雷器的现场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实验室(停电检修)的测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474.5—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的要术。避雷测试仪采用微电脑进行采样、控制等先进技术,可测量氧化锌避雷器在工频电压下的全电流、三次谐波、阻性电流、阻性电流峰值、容性电流、有功功率等。并显示电压、电流的波形及打印输出。避雷测试仪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汉字菜单提示操作,使人机交换功能更强。同时提供现场的接线显示。避雷测试仪具有接线简单、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
二. 技术指标:
1.测量参数及范围 试验电压: KV 三次谐波电压: KV 全电流(峰值): 0-20 mA 三次谐波电流: 0-20 mA 阻性电流(峰值): 0-20 mA 阻性电流峰值: 0-20 mA 容性电流(峰值): 0-20 mA 避雷器功耗: 0-8W 除显示上述各测量值外,还可显示电压及全电流的波形。
2.测量误差: 试验电压: ±2% 全电流: ±2% 阻性电流: ±5% 容性电流: ±5% 避雷器功耗: ±5%
3.输入信号: 电压信号(PT的低压测): AC 5 ~ 200V 电流信号: AC 0 ~ 20mA 4.工作电源: AC 220V±10% 50Hz
5. 电池连续工作时间: 8小时以上
6. 电池充电时间: 6小时以上
三. 操作模式:
1.有线模式: 避雷测试仪输入PT二次电压作为参考信号,同时输入MOA电流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电压基波U1、电流基波峰值Ix1p和电流电压角度Φ。因此与电压同相分量为阻性电流基波峰值(Ir1p),正交分量是容性电流基波峰值(Ic1p): Ir1p=Ix1pCOSΦ Ic1p=Ix1pSINΦ 考虑到δ=90°—Φ相当于介损角,直接用Φ评价也是十分简捷的:没有“相间干扰”时,Φ大多在81°~86°之间。按“阻性电流不能超过总电流的25%”要求,Φ不能小于75.5°,实际上Φ<80°时应当引起注意。
接地: 测量避雷测试仪前先连接地线,测量完*后拆接地线!如果接地点有油漆或锈蚀必须**干净。
参考电压 参考电压信号线一端插入参考电压插座,另一端接被测相PT二次低压输出:小黑夹子接中性点(x),小红夹子接待测相电压(a/b/c)。外施法测量时接升压变压器的测量绕组。如果PT距离较远,可使用加长线。靠近两个小夹子处各有一只0.1A保险管,用于防止意外烧断PT保险丝。0.1A保险管损坏后应更换相同规格保险管。
电流信号 先将泄漏电流信号线插头插入仪器,后将另一端夹子夹到(或通过绝缘竿搭到)被测相MOA放电计数器上端。试验室内可将无放电计数器放到绝缘板上,由下端取电流信号。靠近夹子处有一只0.1A保险管,用于防止错接PT。保险管损坏后应更换相同规格保险管。电流信号不能使用加长线。
2.感应模式: 在底座上设置电场感应传感器,其感应电流超前电场强度(母线电压)90°,经过积分运算后与电场强度或母线电压同相位,因此可以用电场感应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测量参考。避雷测试仪输入电场感应传感器信号,同时输入电流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电场基波E1、电流基波峰值Ix1p和电流电场角度Φ。与电场同相分量为阻性电流基波峰值(Ir1p),正交分量是容性电流基波峰值(Ic1p)。
使用B相感应信号作参考 因为A/C两个边相对B相底座的电场影响抵消,应将感应板设置到B相底座上与A/C相相对称的位置,可以得到B相正确的相位信息。A/C相底座电场受B相影响,不要将感应板设置到A/C相底座上。
3.无线模式: 使用无线传输终端把PT二次电压信号传送到仪器的电压采集部分。从而代替连接PT的长线。
无线传输终端 小黑夹子接中性点(x),小红夹子接B相。靠近两个小夹子处各有一只0.1A保险管,用于防止意外烧断PT保险丝。0.1A保险管损坏后应更换相同规格保险管。 电流信号 先将泄漏电流信号线插头插入仪器,后将另一端夹子夹到(或通过绝缘竿搭到)被测相放电计数器上端。试验室内可将无放电计数器的放到绝缘板上,由下端取电流信号。靠近夹子处有一只0.1A保险管,用于防止错接PT。保险管损坏后应更换相同规格保险管。电流信号不能使用加长线。
4.三相同测
接地: 测量前先连接地线,测量完*后拆接地线!如果接地点有油漆或锈蚀必须**干净。
参考电压 参考电压信号线一端插入参考电压插座,另一端接B相PT二次低压输出。靠近两个小夹子处各有一只0.1A保险管,用于防止意外烧断PT保险丝。0.1A保险管损坏后应更换相同规格保险管。
电流信号 先将泄漏电流信号线插头插入避雷测试仪,后将另一端的四个夹子夹到(或通过绝缘竿搭到)A,B,C相放电计数器上端和地端。靠近夹子处有一只0.1A保险管,用于防止错接PT。保险管损坏后应更换相同规格保险管。电流信号不能使用加长线。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