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状态监测
状态监测的任务是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采用各种检测、测量、监视、分析和判别方法,结合系统的历史和现状,考虑环境因素,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判断其处于正常或非正常状态,并对状态进行显示和记录,对异常状态作出报警,以便运行人员及时加以处理,并为设备的故障分析、性能评估、合理使用和**工作提供信息和准备基础数据.
通常设备的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故障状态几种情况.正常状态指设备的整体或其局部没有缺陷,或虽有缺陷但其性能仍在允许的限度以内,异常状态指缺陷已有一定程度的扩展,使设备状态信号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设备性能已劣化,但仍能维持工作,此时应注意设备性能的发展趋势,即设备应在监护下运行,故障状态则是指设备性能指标已有大的下降,设备已不能维持正常工作.
设备的故障状态尚有严重程度之分,包括已有故障萌生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的早期故障;程度尚不很重,设备尚可勉强“带病”运行的一般功能性故障;已发展到设备不能运行必须停机的严重故障;已导致灾难性事故的破坏性故障,以及由于某种原因瞬间发生的突发性紧急故障等.
对应不同的故障,应有相应的报警信号,一般用指示灯光的颜色示性,绿灯表示正常,黄灯表示预警,红灯表示报警.对设备状态演变的过程均应有记录,包括对灾难性破坏事故的状态信号的存储、记忆功能,俗称“黑匣子一记录,以利事后分析事故原因,
2. 相关因素分析
收集齐全信息,做出初步判断后,再根据所选设备的使用条件、环境及一些特殊要求进行系统分析。
设备可靠性具体表现为设备的精度、性能等,维修性通常表现为易鉴定性,易识别性,可达性,零部件的易置换性,易充填性,易排空性,易润滑性,易拆卸性,易调节性等,归纳成如下因素:
1.技术资料完整性。要求设备图纸资料齐全、完整、适用,能指导设备操作、检查维护润滑、修理、备件准备等;
2.设备可操作维护性。包括三个方面,设备操作方便、可靠、**性,是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设备的仪表、润滑、传动部位、滑动部位、**装置等重要部位检查的直观、简便情况;调整、紧固、润滑,铁屑**打扫,切削液清理、飞溅防护等维护情况;
3.设计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等的复杂程度;对使用维修人员的技能要求;设备的性能可靠程度;工作原理的先进程度;备品备件费用,部件互换情况;零部件的组合装配,维修时拆装、检查情况等;
4.关联性及成套性。与已拥有设备的相似程度及成套水平。与已有设备是否属同一厂家设备、同一型号设备,结构形式是否类同;控制方式、控制系统与已有的差别;随机工具、附件、部件,主机、辅机、控制设备的配套性;
5.先进性与自动化程度。设备自动化、先进水平,分国际先进、国内先进、国内一般水平;控制方式,分手动、半自动、自动,或继电器接触器、PLC、数字控制等;**防护完备情况;自诊断与自维修性;
6.零部件、配件的通用性、标准性、互换性:即对于发生故障的零部件取得周期长短,通用程度高低,替换性,供应渠道方便程度;
3. 指导设备的管理维修
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早期的事后维修方式(RUn-to-Breakdown Malntenance),发展到定期预防维修方式(Time-based Pre-ventive Maintenance),现在正向视情维修(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发展,定期维修制度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但可能出现过剩维修或不足维修的弊病.视情维修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维修方式.
但要能做到视情维修,其条件是有赖于完善的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实施.这也是国内外近年来对故障诊断技术如此重视的一个原因.
随着我国故障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施,我国的设备管理、维修工作将上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国工业生产的设备完好率将会进一步提高,恶性事故将会进一步得到控制,我国的经济建设将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