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湖泊、水库、河川属于中碱性水体。由于一般淡水水体中碳酸系统的缓冲作用,pH值多在6~9之间变化,有时受浮游藻类强烈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午后一段时间随着CO2的消耗,水体的pH值升高;半夜以后,光合作用停止,CO2量在水体中增高,pH值降到*低。但是,如果湖泊、水库发生了水华现象,在强烈的光合作用下,大量的CO2被耗尽,可使pH值急剧升高达到9~10,而一般混凝剂的pH适宜范围则为6.5~7.5。另外藻类形成的浊度,其组成大多为有机质,电动电位(ζ)约在-40mV以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比重小,难于下沉,且藻类自身常粘附在滤料表面,使过滤周期缩短。尽管能够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混凝过程中的pH是首要因素,因为pH值直接影响水中胶体浊质和藻类的电荷,控制水中化学反应动力学。同时pH决定混凝剂的水解速率 和混凝剂水解产物的类型、浓度和电荷,控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