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性是多数汽车消费者考虑的问题,汽车钢板的厚度也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除了部分欧美车型和越野类车型之外,真正做到钢板“厚实”的车系为数并不多。另外还有某些车型,钢板厚度平均值仅0.7毫米!更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汽车钢板厚度**情况的调查,目前在世界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车型的钢板厚度是**的,厚度**的标准又在哪里?
一 检测流程介绍
车身覆盖件厚度检测(即钢板厚度检测)过程中把被测车型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引擎盖、车顶、前后车门、左右车侧围以及后备箱盖板。为了测试的准确性,每一部分又随机选取三个测试点,通过计算三个被测点的平均值得出该部分钢板厚度的数据。*后取五个部分钢板厚度的平均数据,作为该款车型钢板厚度的平均参考值。
二 检测结果
此次调查涉及自主、欧系(包括英、法、德等)、日系、美系车共26个品牌、95款车型。根据有关《汽车工程手册》记载,车身外部件用于顶盖、车门、翼子板、行李箱盖、发动机盖等地方的钢板,一般厚度允许从0.8mm-2.0mm。所有车型的测试结果如下。
三 结果分析
1 车越小并非皮越薄
根据经验我们往往会认为,受制于成本控制的因素,车身越小价格越便宜的车型其钢板厚度也会越薄。不过从我们的实测结果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确实有部分小车的钢板厚度实测结果较薄,但对于更多品牌来说,基本都做到了一视同仁。一些A0级或A级车的钢板厚度甚至还超过了部分品牌旗下B级车的钢板厚度。 因此,车小不一定钢板就薄,关键还是要看企业的态度。
与此相对的,我们或许会认为,豪华车应当拥有更厚的钢板厚度。但现在,这个观点也不成立了。在此次钢板厚度调查中,两款宝马车型显得非常特别。应用了轻量化技术后,宝马328Li和宝马X1的钢板厚度实测平均参考值分别只有0.82mm和0.86mm,远小于同级别的大众帕萨特和大众途观,但是仍然拥有足够的强度可以保证车内乘员的**。
在轻量化技术的应用下,豪华车也不一定钢板就厚,相反还能兼顾降低油耗和保持车身强度两方面的需求。
2 自主品牌/日系车不敌欧系/美系
之前普遍认为,日系车钢板较薄而德系美系车钢板相对较厚,那么实际测试结果是否如此呢?
从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表现*差的并不是日系车,而恰恰是我们的自主品牌。抽样调查的几个自主品牌汽车钢板厚度平均值均仅在1mm上下,而有些品牌车型的钢板厚度平均值甚至还不到1mm。
日系车并非钢板都很薄,整体表现要好于自主品牌。但若以1.2mm厚度为线进行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分界线以下多数为自主品牌和日系车,而欧系车和美系车则几乎都处于分界线上方。因此,日系车钢板较薄而德系美系车钢板相对较厚这一观点并非无中生有,我们的检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自主品牌和日系车仍然有待提高。
3 SUV钢板厚度平均值高
不同的车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用途和设计理念。目前大行其道的城市型SUV由于脱胎于成熟车型平台,单从检测数据看,其基本保持了与母平台车型较一致的钢板厚度水平,且在刚性上略有提升;而对于像路虎这类纯粹的越野车来说,比普通城市SUV更需要较厚的钢板做防护。因此路虎品牌也成了这次检测中,平均钢板厚度*厚的品牌,旗舰车型揽胜也是这次检测中钢板厚度*厚的车型。
此外,在整体表现并不理想的日系车中,三菱欧蓝德的数据尤其抢眼。1.65mm的平均参考值展现了这款SUV较强的适应能力,也突出了SUV车型钢板厚的特点。
此次调查在提供数据的同时,给汽车生产商及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尽管车身的整体刚性并不完全取决于钢板的厚度,同时还受到车身结构设计以及所用材料的影响。但不得不说,钢板厚度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在同样材质的钢板下,钢板厚度越厚,对冲击力的抵抗就越强。而在材料方面,虽然轻量化技术可以提高车身刚性,但企业受制于成本压力,目前尚无法在各车型区间大规模应用,我们的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消费者通过钢板厚度来判断车身的**系数目前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在这方面,不仅是自主品牌车系的欠缺,日系车和部分欧美车系同样应该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