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阅兵的一大亮点,就是一水儿的“国”字号武器装备。参加阅兵的中国自行研制的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挖潜改造,火控系统、空战系统更加适合实战要求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尼、特约撰稿乔敏 | 北京报道
在北京郊区的阅兵村里,被层层选***准备参加2009年10月1日国庆大阅兵的各路兵种已完成集结,在酷热的天气里,进行着极其严格的训练。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阅兵,这是中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次阅兵。
阅兵村的一切动态,处在高度保密阶段。即将到来的大阅兵,显得格外神秘。
一水儿“国”字号武器装备
2009年3月,国内政协委员、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黎曾透露,因为金融危机的背景,今年的大阅兵会节俭开支,“但一定会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惊喜”。
对于这个“惊喜”,揣测很多。
现任中国人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姜廷玉,对中国**党历次大阅兵的详细情况做了对比研究。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今年国庆阅兵遵循的主要原则是:重点展示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的成果,以**力量为主,以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为主。
姜廷玉说,今年阅兵的一大亮点,就是一水儿的“国”字号武器装备。参加阅兵的我国自行研制的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挖潜改造,火控系统、空战系统更加适合实战要求,也代表了陆军航空兵的战斗力水平。
另外,规模会更大,50周年阅兵出动了25架直升机,今年会有大幅度增加;队形也会更加壮观,50周年时直升机编成了5个数量相等的编队,这次编队会更复杂,更有气势,飞行和组织难度也会更大。
在受阅兵种中,今年还有一个特别受关注的群体:空车**批歼击机女飞行员。“这批2005年从国内20多万高中女毕业生中选拔出的16名歼击机女飞行学员里,年龄*小的21岁,*大的24岁。大阅兵时,她们会驾驶国产某教练机出现在***广场上空。”
自1949年以来,中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近的两次分别是1984年的35周年阅兵及1999年的50周年阅兵。
这13次阅兵,有哪些让人难忘的瞬间?
蒋介石送来“礼炮”
1931年11月7日,天刚蒙蒙亮,江西瑞金城北6公里处的叶坪村检阅场,一次简单而隆重的“阅兵式”正在秘密进行。
这是中国**党成立后举行的**次阅兵。6:30,毛泽东、朱德等人陆续入场。为避免敌军轰炸,红军的阅兵典礼特意安排在清晨。
7点,阅兵式正式开始。当时因情势危险,为了迷惑国民党**,**党在福建长汀搭了一个假的检阅台,设置了一个假会场。
事实上,叶坪村的阅兵式刚结束,国民党的几架飞机就轰炸了瑞金旁边的一些县城,后来他们在长汀发现了“假会场”,于是又是一阵火光冲天的轰炸。
敌机来的时候,毛泽东、朱德他们早已进入了防空洞,群众也都被疏散。敌军走后,毛泽东从防空洞出来,笑着说:“蒋介石还真够意思,知道我们要开大会,还派飞机过来给我们鸣了几个礼炮呢!”
姜廷玉说,这是**党的**次阅兵,规模不大,但很多阅兵的流程都据此形成了雏形,“比如当时首长对受阅官兵说,同志们辛苦了,大家回答,为苏维埃战斗到底!”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另外一次阅兵,是1949年3月在北京西苑机场的阅兵。
参加检阅的战斗机带着枪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具有标志性意义。“阅兵的地点选在哪里,曾经有过争论。”姜廷玉说。
当时指挥所提供了两个方案:一是***广场,一是西苑机场。因为西苑机场没有检阅台,*终定在了***广场。
为此,周恩来紧急批示,迅速改建***广场。
与此同时,受阅**进驻北京近郊,开始阅兵训练。第67军199师是**代表陆军参加检阅的**,一万多人里要选出1000多人。一个多月间,战士们顶着烈日训练,很多人晒脱了皮,磨烂了裆。
10月1日凌晨5时,负责广场**保卫的工作人员突然看到了周恩来的身影。
周恩来沿着警卫路线看了看,凡是毛泽东所要经过或停留的地方,他都一一过问。他看到金水桥后边新搭起的两座观礼台,马上问陪同人员,是否经过试验?牢不牢固?工作人员说保证牢固,搭好后警卫师拉来一个营,登上每个观礼台,做上下跳动10分钟的试验,也没一点问题。
按照当时制定的阅兵方案,空军不参加阅兵式。因为空军参加检阅仪式难度很大,而当时飞机和飞行员极为有限,大多数是从国民党**中起义过来的,缺乏装备技术,基础薄弱。
1949年9月初,中央军委召开阅兵会议,传达飞行中队受阅的命令,飞行中队抽调了17架性能好的飞机,编成6个空中分队,准备参加开国大典。
10月1日凌晨3点,飞行员们来到南苑机场。下午15时,开国大典举行。飞行员们出发前,对着**立下誓言: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这支空中受阅**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当时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检阅,上面还装有防敌侵扰的枪弹。因为当时仗还没打完,一旦出现敌情,要求受阅**必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姜廷玉说。
在这次阅兵里,还有不少类似的“战略准备”,聂荣臻就曾下了一道极为严格的命令:正式阅兵那天,万一遇到敌机空袭,要原地不动,保持队形。
此后,每年的国庆,北京都要举行大阅兵,到了10周年时,阅兵式的规格和武器装备都到达了**规模。
这次阅兵,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空军受阅编队由5周年时的3机增加到5机;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阅飞行高度降低100至150米。
“这次阅兵还有一个*大特点,就是参加检阅的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五九’式履带牵引车和99辆巨型坦克,是中国制造的**代主战坦克;在6种型号的火炮中,5种都是我们自主研制的。”
那一年之后,每年都如期举行的阅兵仪式却戛然而止。
阅兵村诞生
1960年9月,**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阅兵”。
而由于“文革”,在之后的24年里,没有举行一次国庆阅兵。
1981年9月27日,新华社突然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消息---9月14日到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华北某地举行**演习和盛大阅兵。
这个演习代号“802”,背后的倡议者是邓小平。
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邓小平曾在听取演习方案汇报时说:要搞得好一点,要把**的气鼓一下,要把**训练得像个**的样子。他建议在演习中搞一次阅兵,“不能说阅兵是形式主义,它对**作风培养有教育意义。”
9月14日,在华北演习结束后的**天,邓小平身着军装,登上敞篷的“红旗”阅兵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组成的53个地面方队和7个空中梯队。
他说:“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
“这次演习,实际上也是1984年第12次国庆阅兵的预演。”姜廷玉说。
1983年11月,**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国庆35周年阅兵筹备工作。这之后,诞生了一个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特殊训练基地---阅兵村。
“1984年的阅兵与以往相比,摩托化、机械化**数量多了,军兵种多了,技术装备复杂了,物资技术保障要求也更高,所以以往那种各自分散驻训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要求。”
阅兵指挥部决定,分别在北京沙河、通县、南苑三个机场修建临时训练区,实行集中驻训。
仅仅两个月,50余公里道路修筑完毕,90万平方米训练场**建成,各种配套生活设施基本到位。
机场空地的杂草,被数千顶草绿色帐篷和一幢幢银灰色的木板房代替,配套的还有官兵服务中心、太阳能浴室、图书室和便利的供水供电设备。
迄今为止,阅兵村到底是什么样子,战士们究竟如何训练,依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