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昔日世界老三克罗地亚造船业岌岌可危

DQZHAN讯:昔日世界老三克罗地亚造船业岌岌可危


“拖欠工资引发大规模工人罢工、船东大量撤单、骨干船厂负债累累,克罗地亚造船业正在走向没落。”据外媒近日报道,克罗地亚Uljanik造船集团及其下属Uljanik造船厂和3.Maj造船厂由于受到全球造船业的持续低迷影响,加之自身在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企业经营每况愈下,目前已经处于破产边缘。


为了维持船厂生存,克罗地亚财政部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并积极寻找潜在投资者,对其进行股权重组。据了解,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与克罗地亚DIV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及澳大利亚Scenic group等公司正在调查Uljanik造船厂和3.Maj造船厂的经营情况,将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入股向两家船厂注入资金。


在骨干船厂“生死未卜”的形势下,克罗地亚昔日辉煌一时的造船业“岌岌可危”。


政府“撑腰” 仍面临生存危机


克罗地亚财政部部长1月2日公开表示,为了支持Uljanik造船集团,政府在2018年年底向Uljanik造船厂提供了25亿库纳(约合3.86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全力避免其破产。据悉,克罗地亚政府拥有Uljanik集团25%的股份。


造船业是克罗地亚的支柱产业,也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克罗地亚Uljanik造船厂、3.Maj造船厂等国有大型造船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为帮助企业正常运转,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据了解,克罗地亚政府为造船业提供的补贴率约为船舶价格的10%,近年来,政府向造船业注入了大约40亿欧元的资金,此外,还为造船企业提供了超过5亿欧元的贷款担保。事实上,这有违欧盟的相关规定,并且也给克罗地亚政府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


尽管有政府“撑腰”,但是克罗地亚骨干船厂仍然面临生存危机,这与其自身的改革转型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末,克罗地亚造船业曾居世界第三,位列日本和韩国之后。20世纪90年代,克罗地亚政府为了*大限度地利用造船设施、提高生产率和增加收益,推出了造船厂私营化的政策,试图以私营船厂收购国有船厂,*终实现国内造船厂全盘私营化目标。但是由于私营和国营船厂各自的债务问题,加上当时克罗地亚造船厂普遍经营状况不好,导致私营化“搁浅”。


为了加入欧盟,克罗地亚在2013年对造船业进行了重组,但是其四大骨干船厂Uljanik造船厂、3.Maj造船厂、Brodosplit造船厂和Brodotrogir造船厂未能跟上欧洲造船业采取的与亚洲造船业开展差异竞争的步伐,即退出散货船、油船建造市场,转向占领高附加值的豪华邮轮建造市场以及拓展风力发电等领域,克罗地亚造船厂没有及时快速跟进造船技术更新和相关研发资金投入,逐渐落后于欧洲同行,主要表现为造船生产设备落后、效率难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低等。


目前,克罗地亚造船业接单排名全球第十三位,市场份额约为0.6%,与中国、韩国、日本控制约85%的市场份额相比,其力量极其微弱,曾经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国早已风光不再。


工人频频罢工 寻求合作者无果


成立于1856年的Uljanik造船厂是欧洲百年船厂,也是克罗地亚*大的造船公司,建造的船型包括散货船、油船、汽车运输船、牲畜运输船、挖泥船、邮轮等。


Uljanik造船厂在亚得里亚海北部拥有2座工厂,分别位于港口城市普拉和里耶卡,船厂工人控制着企业不到50%的股份。近年来,由于船厂债务重重无法按期支付工人工资,导致工人频频举行罢工,公司管理层也面临较大压力。


当地时间2018年8月22日,Uljanik造船厂约4500名工人举行大���工,抗议拖欠员工工资,并要求公司管理层辞职。据报道,Uljanik造船厂位于普拉的工厂几年前开始部分私有化,欧盟也一直支持克罗地亚国内各地造船厂的私有化改造。如果克罗地亚四大造船厂私有化**推行,这将减少上万个工作岗位。工人们认为,船厂管理层的目的是通过“改制计划”完全改变公司的性质,而不是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他们罢工的诉求除了获得工资外,还要求管理层下台。*终,迫于罢工压力,Uljanik造船厂向工人发放了*低工资。


2018年12月,Uljanik集团工人进行为期2周的罢工。据Uljanik集团罢工委员会会长介绍,工人主要是因为对公司拖欠工资、股权重组计划和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没有进展而感到不满和愤怒,并且担心船厂破产。


克罗地亚政府也在积极为Uljanik集团寻找重组的意向合作者。2018年3月,克罗地亚政府拟选择当地一家公司进行合作,但是该计划被欧盟叫停了。目前,芬坎蒂尼、Scenic group等几家有意向接管Uljanik造船厂和3. Maj造船厂的公司正在调查了解两家船厂的经营情况,将根据调查结果在近日决定是否注入资金入股两家船厂。


克罗地亚财政部部长Horvat表示,无论是Uljanik集团管理层还是政府,都在全力以赴为Uljanik造船厂和3.Maj造船厂寻找出路,避免其破产。Horvat指出,“盘活”两家船厂大概约需要1.5亿库纳(约合0.23亿美元),而这一数额对于芬坎蒂尼和Scenic group来说并不算多。Uljanik集团**执行官(CEO)Emil Buli表示,过去几周,公司管理层与意向投资方进行了密**谈,也期待着他们能尽快作出决定。


“如果融资重组失败,我们将面临糟糕的情况——破产或清算。”Uljanik集团工会负责人Djino Sverko说,“破产可能预示着‘整个克罗地亚造船业的终结’,这将使成千上万的人失业,克罗地亚的失业率也会创下新高。”


“Uljanik造船厂是普拉的象征。”普拉市市长鲍里斯·迈勒蒂说,“我们无法想象没有Uljanik造船厂的普拉市。”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