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世界能源地理:英国

DQZHAN讯:世界能源地理:英国
“这镶嵌在银灰色大海里的宝石,那大海就像一堵围墙,或是一道沿屋的壕沟。”
在《查理二世》中,借着戏中人之口,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表达出了对祖国处于大海怀抱中的优越感。
从地理位置上看,英国坐落在北大西洋和北海之间,为孤悬于亚欧大陆之外的岛国。或许是为了弥补脱离母体的孤单,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啊,西风,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在其不朽名作《西风颂》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英国地处中纬度,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加之绵延悠长的海岸线,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和海上霸主,如今正在打造另一番霸业——海上风电。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
拉开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大幕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已经辞世,但她的“铁杆粉丝”、英国现任首相戴维-卡梅伦正继承着她的衣钵,推进能源和电力改革。发展低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9世纪的“世界工厂”。英国,如今正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为世界**。
结束了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已经回国,但他的中文微博仍在活跃,粉丝数直逼50万。除了吸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卡梅伦此行还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他见证了价值50多亿英镑中英贸易大单的签订。
一个既成事实是,英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目的地国。过去18个月里,中国对英投资额超过此前30年的总额。仅去年,中国企业在英投资和并购额就高达80多亿美元。然而,英国*渴望的投资仍集中在新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英国对这两个领域的投资热情不难理解。英国《卫报》称,当前英国正面临着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严重的能源危机。彼时,即便是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英国能源界的救星也近在咫尺——北海进入了油气勘探的丰收期,捷报频传。时至今日,石油工业已经在北海油田上开采了近40年,容易开采的油气资源几被榨尽。2004年,英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一年后,英国又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英国的能源基础设施也亟需更新换代。未来10年,包括一些核电站和燃煤电站,英国接近20%的发电能力将“光荣退役”。英国的能源监管机构——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Ofgem)曾警告,到2015年,英国可能会出现不曾有过的拉闸限电。
更主要的是,气候变化行动方面,英国处于****地位。该国已经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分别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34%和80%。这两个目标已经被纳入到2008年颁布的《气候变化法》,英国政府还为此成立了独立运行的气候变化委员会,监督该法的执行情况。
要想保持这种**地位,英国需要将能源和电力系统低碳化。因此,英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重塑能源和电力市场的改革,致力于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15%的目标。
然而改革总是代价不菲,卡梅伦政府在能源领域的胆识和雄心需要数千亿英镑的投资来支撑。
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进能源市场的私有化改革,但因激励机制不到位,能源公司在老化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方面投入十分有限。
自2007年以来,英国现有投资者群体备受压力——英国六大电力运营商资本市值下降,而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却保持不变。
公共事业公司纷纷祭出涨价大旗,电力和天然气价格节节攀升。就在卡梅伦来华前几周,能源价格上涨的新闻占据了英国多家报纸的头版。六大电力运营商集体宣布大涨价,涨幅从3.9%到10.4%不等。
或许旁观者看得更清。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田中伸男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为加速变绿进程,英国的能源产业正在“多头并进”,可再生能源、核电、页岩气、CCS、低碳交通、节能建筑等,英国都在平行发展。
距离英国下届政府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为民众提供可靠、廉价、低碳电力的目标不会在短期内得到实现。能源政策将持续占据本届政府重要议题。更棘手的能源问题或许仍将是下届政府的心病,但“变绿”早已是大势所趋。
核电重新上路

1956年,英国在英格兰北部建成了世界上**座商业运营的核电站——CalderHall。
英国世界上*早开发核电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世界上**座商用核电站——坎布里亚郡的CalderHall核电站,该电站是镁诺克斯气冷堆(Magnox)的原型,兴建于1953年,1956年开始向英国国家电网送电。
此后在1962—1971年间,英国又相继建成了10座同类型核电站。目前,这批核电站仅有1座还在运行,并计划于2014年退役。
自1964年开始,英国决定发展先进气冷堆技术(AGR),以代替Magnox核电站作为英国核电站的主要堆型。1976—1988年间,英国先后建立7座先进气冷堆电站(其中英格兰5座、苏格兰2座)。
1978年,英国又决定未来的核电站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压水冷却反应堆(PWR)技术。首座采用压水堆的核电站同年开建,但直到1994年才完工,1995年2月开始发电。
此后,英国再没有建过任何核电站。
1997年是英国核电产业*繁荣的年代,当年上线运行的商用核电站总计14座、31个反应堆,总装机达12.48GW,核电占比一度高达26%。
然而随着核电站的持续老化和关停,目前英国核电占比已降至16%左右,尚存的8座核电站也将在2019—2023年相继退役。
时至今日,英国核电产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全球核电产业,英国也不例外。但英国政府的挺核立场并未真正动摇。
早在1988年,英国发布“电力私有化”白皮书时,提出将核电私有化,但因条件不成熟被迫放弃。
1994年,英国发表名为“英国核能未来”的评价报告,报告再次确定了政府的挺核立场。同年,英国开始重组核工业,*终保留两个核电运营商,即私有的英国能源集团(BE)和国有的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
2011年,英国政府宣布了四项针对电力市场的改革措施。
从技术角度分析,英国核电产业拥有设计、生产、建造和运行支持轻水堆和气冷堆核电站的全部能力,以及完整的核燃料循环能力。
厚积薄发之下,沉寂多年的英国核电产业即将苏醒!2013年10月21日,英国政府和法国电力集团(EDF)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将携手合作伙伴建造1995年来**获批的核电站。
此次合作颇具历史和战略意义。合作项目不仅是英国**接受外资投建核能设施,也是福岛事故后欧洲头个核电项目。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称这是“英国头个不动用纳税人资金的核电项目”。
新核电站将在西南部萨默塞特郡的辛克利角投建,包括两个压水式反应堆,总造价约160亿英镑,预计2023年投产,寿命至少为35年。
领跑海上风电

1887年,英国学者詹姆斯-布莱思教授在其位于苏格兰的房子前安装了世界首台风力涡轮机,该设备发的电存储在电池中,供路灯使用,照亮他回家的路。

1991年,英国康沃尔郡Delabole市建成了**个商业化的风电场,该风电场由10座装机为400千瓦的涡轮机组成。
作为风电领域的新兴产业,海上风电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在许多国家还在摸索海上风电发展之路时,英国已经成了先行的领跑者。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的海岸线总长约1.1万公里,海上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在风力资源*好的区域,年平均风速可达8米/秒。根据英国**财产局的数据,英国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风电总装机达48吉瓦,约是整个欧洲海上风电总量的1/3,以及英国当前电力消耗量的3倍。
英国没有辜负上天的眷顾。2000年12月,位于诺森伯兰郡布莱斯海港的英国头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批开建,随后于2001年启动了示范性质的**轮海上风电招标。实践证明,**轮海上风电场开发相当成功,这也确立了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信念;2003年2月,英国政府公布《能源白皮书》,开始接受新的海上风电场开发意向书,共有29家公司提交意向书,涉及场址分布于沿英国海岸线的70个地点。2003年12月,**轮*终结果公布,共有15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批,总装机容量接近7吉瓦。
在**轮招标中,英国贸工部确认了三个战略区域:泰晤士河口、GreaterWash以及西北海岸。**轮项目中风电场规模较第1轮更大,风机单机容量更大,离岸距离更远。英国海上风电自此踏上了领军之路。
提到英国的海上风电,就不得不提“伦敦阵列”(LondonArray)。这个全球*大的近海风电项目绵延20公里,总投资15亿英镑,装机总容量630兆瓦,今年七月初正式投产。“伦敦阵列”加强了英国在全球海上风电领域的优势地位,也再次彰显了政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决心。
2012年底,英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000兆瓦,比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但英国政府并未满足现状,又陆续推出了TritonKnoll、PenyCymoedd两个大型风电项目。TritonKnoll的规模甚至比“伦敦阵列”还要大,装机达1200兆瓦,拥有288台风机,投资超过36亿英镑。
英国政府希望到202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总量提高至18吉瓦。未来英国究竟还将在海上风电领域创造多少不曾有过的数字记录,恐怕连他们自己都难以估量。
页岩气:“识时务”的无奈选择

1996年,英国公司Crystalox**个开发了用于光伏应用产业的多晶硅技术。
很多欧洲国家对页岩气开发下了禁令,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则是个例外。目前英国是**进入页岩气勘探开发阶段的西欧发达国家。英国的特立独行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今年早些时候,英国地质调查局宣布,英格兰北部Bowland页岩气矿区蕴含着1300万亿立方英尺的页岩气,足够英国使用40年。
英国政府为促进页岩气的开发,推出了优惠的税收激励政策。英国的天然气和原油开采的税率是62%,但是页岩气的税率被下调至30%。
为了获得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支持,英国政府决定向页岩气矿区的周边社区提供10万英镑的补贴以及1%的页岩气收入分成。即便如此,英国页岩气开发还是因环保担忧而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
事实上,开发页岩气是英国未来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无奈选择。
欧盟曾经对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欧洲总能源消耗的20%。然而欧债危机和美国“页岩气**”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欧债危机让欧洲捉襟见肘,巨额能源补贴没有着落,为支持光电和风电发展而不断上调的电价也加重了民众和企业的负担。页岩气**后,煤炭被更为廉价的天然气挤出美国市场转销欧洲,让欧洲控制碳排放的计划几成泡影。
美国“再工业化”的同时,欧洲恐怕会出现“去工业化”浪潮。欧洲工业占GDP的比重从去年的15.5%下降到目前的15.1%,但是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工业占GDP比重达到20%。
欧洲国家的担忧让页岩气开发和能源**成为今年欧盟***峰会的重要议题。只不过这一次以保守著称的英国人在困境中学会了变通。
英国人认识到,倘若任由事态发展,不仅英国的工业会受到很大打击,若干年后英国还将遭遇能源危机。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存在着间歇性的缺点,客观上需要保留可观的天然气发电能力。但是英国的天然气将从哪里来?
由于北海产量逐年下降,英国天然气消费大部分来自海外。但近年来英国在市场上难以与出价更高的亚洲国家竞争。主要天然气出口国也都在“向东看”。
既然不能与亚洲国家“抢气”,那么自主开发就成为更为合适的道路。虽然初期的开采成本高,但是通过“边干边学”和技术溢出,拥有相当工业技术实力的英国有能力以合理的成本开采出足够的页岩气。
法国总统奥朗德曾经强硬表态:只要其在任就不会允许页岩气开发。等到英国成功开采页岩气之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民众会不会开始埋怨当年的奥朗德不及同期英国首相卡梅伦英明远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