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如此之高-继电保护测试仪
今年2月,知名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写了一篇文章继电保护测试仪,题目叫《中国和泰国物价之比让人困惑》,说春节去泰国,发现所有的价格都比中国同类消费品便宜。中国一般消费品价格,与人均GDP超过中国37%的泰国相比,平均高出30%~40%。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法国商品价格上。她比较了某一法国制造的服装价格与进口的同一服装价格,按欧元与人民币11:1计,中国国内价格几乎高出在法国的价格一倍。她在美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差价更为离谱。而法国人的人均GDP高出中国10倍还多,美国的人均GDP超过中国15倍。
汽油质量调查
今年2月,知名经济学家左晓蕾女士写了一篇文章,继电保护测试仪题目叫《中国和泰国物价之比让人困惑》,说春节去泰国,发现所有的价格都比中国同类消费品便宜。中国一般消费品价格,与人均GDP超过中国37%的泰国相比,平均高出30%~40%。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法国商品价格上。她比较了某一法国制造的服装价格与进口的同一服装价格,按欧元与人民币11:1计,中国国内价格几乎高出在法国的价格一倍。她在美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差价更为离谱。而法国人的人均GDP高出中国10倍还多,美国的人均GDP超过中国15倍。
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在2009年6月的调查也可以加以印证——继日本东京等四个城市之后,北京、上海、香港成为亚洲生活消费*为昂贵的城市。
如果考虑到2009年6月以来中国大都市房价急剧飙升的变数,在2010年度的排行榜上,中国很可能将独霸亚洲。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已被国人概括为“警惕工资非洲水平,生活成本欧美标准”。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物价高出泰国、法国、美国呢?
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在2009年6月的调查也可以加以印证——继日本东京等四个城市之后,北京、上海、香港成为亚洲生活消费*为昂贵的城市。
继电保护测试仪如果考虑到2009年6月以来中国大都市房价急剧飙升的变数,在2010年度的排行榜上,中国很可能将独霸亚洲。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已被国人概括为“警惕工资非洲水平,生活成本欧美标准”。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物价高出泰国、法国、美国呢?
中国*容易被人反复提起的是“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但*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国家宏观管理成本”的比较劣势,笔者认为,正是这个比较劣势造成了中国的畸形物价。
中国的宏观管理成本(其中主要是政府成本)是全世界*高的。因为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包括土地转让费)已达GDP的30%左右,这个比例在全球只有北欧个别国家能达到。然而,与中国所不同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是全球*高福利的国家,他们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保障。而中国是世界低福利的国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大部分都要国民自己负担。
这还不是国人的全部压力,国内居民还承担了非统计范围内的成本,比如各种本应取消的道路收费。这种成本仍在增长之中。各地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大大增加了商品在国内的物流销售成本,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些成本也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从对外经贸关系上,由于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此政策的本质是给国外的消费者税收补贴,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收入缺口必然要转嫁到国内商品身上,致使国内物价更高。而外国对中国企业增收的反倾销税和特别保护惩罚税,当然企业也要转嫁到国内消费者身上。
如此一层层负担加上来,继电保护测试仪中国国内商品焉能不贵?而在房地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宏观管理成本在过去20年内日益膨胀,行政开支和政府投资不断扩张。当前政府行政开支、投资分别占到财政支出的18%和2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遥遥**。由于行政开支属于损耗性支出,加上政府投资效率极为低下,其投入产出率低于0.5,这使得大量国民财富在经济循环中被损耗,退出了经济流通(以烂尾工程和反复翻修的马路为代表),使得中国银行业的货币乘数不断下降,*低甚至达到3.5(国际上一般为8)。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必要流动性,央行不断超发货币,形成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对内贬值,民间总体购买力的不断相对收缩,即与M1、M2的增速远超GDP的速度相对应的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也远超GDP的增速。
由于缺乏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他们往往只对上负责,不对社会公众负责。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寻租,使得日益高昂的行政投资成本等,常常通过公权力转嫁到社会公众和守法企业身上,也就*终形成了中国商品比泰国、美国贵的奇怪现象。
张庭宾
辣言辣语
近日,有报道称河南大批车辆故障疑因中石化汽油引起,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回应称已组成调查组,邀请当地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对油品进行抽样检验,*终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中石化称下一步将持续对有关车辆提供免费清洗和油品补偿,并加强与4S店的沟通。(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中石化岂能主导
中国*容易被人反复提起的是“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继电保护测试仪但*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国家宏观管理成本”的比较劣势,笔者认为,正是这个比较劣势造成了中国的畸形物价。
中国的宏观管理成本(其中主要是政府成本)是全世界*高的。因为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包括土地转让费)已达GDP的30%左右,这个比例在全球只有北欧个别国家能达到。然而,与中国所不同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是全球*高福利的国家,他们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保障。而中国是世界低福利的国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大部分都要国民自己负担。
这还不是国人的全部压力,国内居民还承担了非统计范围内的成本,比如各种本应取消的道路收费。这种成本仍在增长之中。各地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大大增加了商品在国内的物流销售成本,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些成本也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从对外经贸关系上,由于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此政策的本质是给国外的消费者税收补贴,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收入缺口必然要转嫁到国内商品身上,致使国内物价更高。而外国对中国企业增收的反倾销税和特别保护惩罚税,当然企业也要转嫁到国内消费者身上。
如此一层层负担加上来,中国国内商品焉能不贵?而在房地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宏观管理成本在过去20年内日益膨胀,行政开支和政府投资不断扩张。当前政府行政开支、继电保护测试仪投资分别占到财政支出的18%和2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遥遥**。由于行政开支属于损耗性支出,加上政府投资效率极为低下,其投入产出率低于0.5,这使得大量国民财富在经济循环中被损耗,退出了经济流通(以烂尾工程和反复翻修的马路为代表),使得中国银行业的货币乘数不断下降,*低甚至达到3.5(国际上一般为8)。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必要流动性,央行不断超发货币,形成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对内贬值,民间总体购买力的不断相对收缩,即与M1、M2的增速远超GDP的速度相对应的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也远超GDP的增速。
由于缺乏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他们往往只对上负责,不对社会公众负责。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寻租,使得日益高昂的行政投资成本等,常常通过公权力转嫁到社会公众和守法企业身上,也就*终形成了中国商品比泰国、美国贵的奇怪现象。
张庭宾
辣言辣语
近日,有报道称河南大批车辆故障疑因中石化汽油引起,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回应称已组成调查组,邀请当地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对油品进行抽样检验,*终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中石化称下一步将持续对有关车辆提供免费清洗和油品补偿,并加强与4S店的沟通。(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中石化岂能主导
汽油质量调查
虽然从此次中石化汽油引发的风波来看,继电保护测试仪继电保护测试仪尚无法证明确系中石化汽油的质量引发问题,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所有有故障的车辆都加了中石化的汽油。所以,无论中石化派专家调查,还是中石化责成安阳石油分公司邀请当地相关部门抽样检验,都不过是一个再正当不过的程序,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中石化是什么样的态度,而在于这起中石化汽油引发的风波,其调查该由谁来主导?显然,身为该起风波的*大嫌疑人,中石化公司的所有成员都该避免参与到中石化石油的质量调查,自己查自己,当然无法证明究竟其汽油质量有没有问题。
作为国内石油业的两大垄断巨头之一,中石化一方面享受到国家相关财政的种种优惠与补贴,另一方面又间接掌握着石油涨价与否的主动权,也正因为如此,中石化与中石油才成为国内*能赚钱的公司。倘若享受到各种政策利好的中石化的汽油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显然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补偿就能解决问题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以为,无论如何,围绕着中石化石油质量问题展开的抽检与调查,都必须与中石化任何一家公司脱离干系。在一个事关自己产品质量的调查中,当事人既不能成为调查方,更不能成为调查主导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有理由认为,由中石化自己主导的调查,必然是缺乏权威性与真实性的,同时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大的不负责任。鉴于此,笔者认为,这起汽油风波引发的调查,必须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
虽然从此次中石化汽油引发的风波来看,尚无法证明确系中石化汽油的质量引发问题,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所有有故障的车辆都加了中石化的汽油。所以,无论中石化派专家调查,还是中石化责成安阳石油分公司邀请当地相关部门抽样检验,都不过是一个再正当不过的程序,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中石化是什么样的态度,而在于这起中石化汽油引发的风波,其调查该由谁来主导?显然,身为该起风波的*大嫌疑人,中石化公司的所有成员都该避免参与到中石化石油的质量调查,自己查自己,当然无法证明究竟其汽油质量有没有问题。
作为国内石油业的两大垄断巨头之一,中石化一方面享受到国家相关财政的种种优惠与补贴,另一方面又间接掌握着石油涨价与否的主动权,也正因为如此,中石化与中石油才成为国内*能赚钱的公司。倘若享受到各种政策利好的中石化的汽油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显然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补偿就能解决问题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以为,无论如何继电保护测试仪,围绕着中石化石油质量问题展开的抽检与调查,都必须与中石化任何一家公司脱离干系。在一个事关自己产品质量的调查中,当事人既不能成为调查方,更不能成为调查主导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有理由认为,由中石化自己主导的调查,必然是缺乏权威性与真实性的,同时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大的不负责任。鉴于此,笔者认为,这起汽油风波引发的调查,必须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