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门子工业论坛7月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做为全球工业领域**、全方位的“思想盛宴”,为期两天的论坛以“迈向工业4.0——**数字化企业进程”为主题,围绕中国工业在当前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就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切实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将吸引2000余位来自各行业的客户、专家及合作伙伴等。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执行官Jan Mrosik博士和西门子股份公司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执行官Juergen Brandes博士专程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本次论坛上,西门子面向中国工业界**、翔实地展示了其先进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凭借这一解决方案,西门子支持企业进行涵盖其整个价值链的整合及数字化转型,为从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实施直至服务的各个环节打造一致的、无缝的数据平台,形成基于模型的虚拟企业和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现实企业镜像。西门子形象地称之为“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s),包括“产品数字化双胞胎”、“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双胞胎”和“设备数字化双胞胎”,完整真实再现整个企业,从而帮助企业在实际投入生产之前即能在虚拟环境中优化、仿真和测试,而在生产过程中也可同步优化整个企业流程,*终打造高效的柔性生产、实现快速**上市,锻造企业持久竞争力。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西门子的数字化企业提供了切实的解决方案。”西门子大中华区**执行官赫尔曼(Lothar Herrmann)在论坛上表示,“作为中国企业**发展*佳的合作伙伴,西门子将继续助力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终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正是我们所提出的‘博大精深,同心致远’。”
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满足各阶段、各种规模的工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涵盖了工业软件、工业通讯、工业信息**以及基于数据的服务。这一平台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成为一个联网“生态系统”,使过程工业和离散工业客户均可获益于产品与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数据的**集成。正是这种高度一致的数据集成使“工业4.0”成为可能。
“利用从设计到生产的‘闭环制造’中高度一致的数据模型,我们在产品开发(PLM)和生产制造执行(MES)环节之间形成了一条双向流动的数据流,实现协同制造和柔性生产。”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全局的数据集成和历史数据的不断迭代,使得设计与生产模型得以**地持续改善和优化,使传统的敏捷设计、精益生产迸发出突破性的生产力提升。”
“数字化是过程工业实现跨越式生产力增长的关键。”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总经理林斌解释说,“西门子针对工厂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从一体化工程到一体化运维的解决方案。我们也是头个提供从设计、工程调试到运维和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与本土合作伙伴携手推进“工业4.0”落地中国
西门子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客户打造数字化企业,以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中国多个行业的合作伙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西门子与多家国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企业进程。在本次的论坛上,西门子特别邀请了位列全球前三的汽车冲压设备制造商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的煤化工工程企业赛鼎工程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与西门子共同打造数字化企业的经验。
“2010年起,济南二机床开始使用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由此迈出了数字制造的坚实一步。”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世顺在大会上表示,“汽车产业发展瞬息万变,济南二机床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数字制造理念的贯彻实施,而与西门子的合作正使我们的数字化之路越走越宽。”
“西门子一体化工程到一体化运维的解决方案,能够确保工程和运营阶段之间实现无缝的数字化移交和一致的数据流。”赛鼎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庚表示,“基于西门子技术的赛鼎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煤化工企业进一步提升工程效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质量,助力煤化工企业实现智能化。”
2016西门子工业论坛现场为观众实景描绘“工业4.0”蓝图
论坛现场1500平米的展区诠释了西门子从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实施直至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将“数字化企业”乃至“工业4.0”的应用场景带到观众面前。通过展示咖啡机数字化工厂、智能传送系统、气化炉等项目场景,集中演示通过各环节间双向流动的数据使精益生产、柔性生产和持续改善成为可能,*终提高竞争力。此外同期举办的五场主题论坛集中展示了西门子从工业软件、离散工业、过程工业、机床行业的数字化,到运维与服务等诸多解决方案。
凭借**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植根中国140余年的丰富经验和诸多成功案例,西门子将继续携手中国合作伙伴打造数字化企业,助推中国工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提升竞争力,为中国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