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便民药


                                                          便民药


一种每支售价仅十几元的叫做“鱼精蛋白”的药品,近一个多月来却难坏了各大医院需要做心脏手术的专家。厂家停产,又没有替代品可用,这种药在*多省市都出现缺货的情况,许多医院不得已推迟了非紧急的心脏手术。

纵观现在的药品市场,许多原来有的平民药品在药店货架上再也看不到,比如原来常见的青霉素、土霉素、罗红霉素、阿斯匹林等“便民便宜药”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现在去医院,比如罗氏芬能治好感冒,要50块钱一盒,而青霉素也能治好,只要3毛,可是如果开青霉素对于医生来讲就没有什么“利润”可循。大约两三年前,相关部门曾对北京市各医院的用药进行过调查,如“长效青霉素”这样有效、常用、便宜的临床用药,缺货品种达七八十种之多,而且缺货现象遍及*。而医院对于使用的药品每年都有一定的淘汰率,医生开方过少的药品,会被淘汰,因而,形成这样的链条:医生不开方、医院不使用、药厂不生产。因类似药品价格便宜,追求经济效益的药厂便不愿生产,很多医院都无处进货。常见的一些“便民药”药无利可图,药厂就会被逼无奈开始生产替代品,同样的“内容”,换个包装,改头换面卖个高价,真正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医疗资源是稀缺的,如何更有效的配置资源,靠市场还是靠政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国家应对生产短缺品种以及常用便民药品的药厂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以百姓有药可用。这时医疗机构就尽大可能以低的成本看病,买药时,购进药品时,同样疗效的药购进便宜的。

我们的医疗制度改了若干年,其实归根结底是选择权在谁手里。选择权在谁手里,医疗机构就得把谁当上帝,没有哪个药厂或者医疗机构,为了保持自己眼前的利润,涸泽而渔。然而权力就是利益,某些权力部门绝不可能把手中能够寻租的权力轻易放出。如果终选择权落到了患者手里,医疗改革的步伐也就可以歇歇了。

公共财政和公共事业并没有为公众服务,政府企业化的倾向性越来越严重,政府变成了盈利性单位,而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现在中国的很多问题不是因为找不到解决办法,而是因为没有机制去敦促设立这样的制度,顶多就是做个样子,换汤不换药。普通老百姓还是希望限制高药价,给药厂一些生存的空间,也给常用的“便民药”一个生存的机会。


苏公网安备 32048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