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国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蝶变

中国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蝶变
      自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目前,《**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将于2011年底前出台。“智能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日前表示。

  未开发的“金矿”

  在“十二五”规划中,**装备制造业无疑是*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具备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巨大。
      **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在内的五大产业。相比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装备制造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尚属比较新的概念。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蓝图也将越来越清晰,其巨大的市场前景更是充满诱惑。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属于比较新的概念,是**装备制造业中尚未被市场充分发掘的金矿。”有分析人士指出。

  目前,对于智能装备的范畴,业界普遍认为,其为先进而智能的**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融合,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备的统称,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政策给力

  据了解,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还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

  今年年初,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便与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共同在京举办了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启动大会,中关村部分企业作为首批首台(套)生产企业签署了保险合同。

  “建立首台(套)装备保险机制是科技金融工作的一大**,是促进科技与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将有利于国产装备的市场化进程,也将有利于科技企业的产品研发。”有关专家表示,可以肯定在“十二五”期间,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很“给力”。

  据悉,有关规划将明确,“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要突破新型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推进制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支撑国防、交通、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和升级。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1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前任副理事长赵志明透露,《智能装备“十二五”规划》三稿已完成,预计年内将发布。

  与此同时,今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紧急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智能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发展该专项是为加快智能装备的**发展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对此,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旭静认为,当前国家针对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出的多项政策,将从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和集成化等方面提升装备制造产业走向**市场。

  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华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是当前证券行业非常看好的新兴行业,它的发展将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国家积极的政策对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有着引导、支持和推动的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智能变电站被定义为工业设施,要求简约,提高设备集成。专家认为,在电力领域,智能装备快速发展,首先能够为智能变电站建设带来利好。

  大而不强的尴尬

  事实上,智能装备的快速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已经有所表现。其中,在电气工业领域,高效清洁发电设备、高性能输变电设备因科技含量较高,被看作是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上述两种类型装备的自主化成绩显着,装备保障能力显着增强。

  目前高效清洁发电设备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同样**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成长。

  然而,市场、政策、资本的多重向好,仍然难掩我国智能装备制造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而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总量分别为1.5万亿美元和1.23万亿美元。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位居****。

  然而在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领域还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前端研发设计与后端的销售环节都受制于人,过度依赖投资增长、自主**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基础配套能力滞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装备自给率虽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

  对此,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认为,中国传统工程机械行业只有转变为“传统+新兴”的结合体变为**制造型企业,也就是企业在传统产业的基础和积淀上,形成新的技术突破和提升,才会被市场看好,“既拥有传统产业的较低估值,又享受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这样的企业才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指出,现今国内装备制造业存在自主**能力薄弱、**制造环节主要由国外企业掌握、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等问题。而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标志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超过一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前三,成为影响国际市场供需平衡的关键产业,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全球前列的***装备制造基地,原始**突破,一批**、原创装备问世等多个方面。

  采访中有专家认为,除了企业自己加大研发投入之外,现行体制机制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一是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还较小,尚未真正成为技术**的主体。二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没有形成,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仍然突出。三是符合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不完善,如创业风险投资、场外交易等不发达,融资体系不健全,具有创业风险投资管理理念和经验的人才队伍缺乏。四是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如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等,都是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五是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有关规划、政策和资源没有形成合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指出。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将继续增大,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将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内智能装备的重点工作是要突破新型传感器与仪器仪表等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和升级。
中国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