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激光拉曼光谱的发展演变


  激光拉曼光谱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分子光谱技术,是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强有力工具,已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环境和能源等领域中。常规的拉曼光谱仪是由可见激光(>400 nm)作为激发光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常规的拉曼光谱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灵敏度低和荧光干扰,使许多领域的拉曼光谱研究工作无法开展。上世纪90年代后,国际上开始出现紫外拉曼光谱,但其中所用的紫外激光光源多为200 nm以上,更深紫外的拉曼光谱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目标,尤其180 nm以下甚至真空紫外区的拉曼光谱工作尚无人问津。

发现 
  拉曼散射效应是印度物理学家拉曼(C.V.Raman)于1928年**发现的,本人也因此荣获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重视 
  1928~1940年,受到广泛的重视,曾是研究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可见光分光技术和照相感光技术已经发展起来的缘故;
没落 
  1940~1960年,拉曼光谱的地位一落千丈。主要是因为拉曼效应太弱(约为入射光强的10-6),并要求被测样品的体积必须足够大、无色、无尘埃、无荧光等等。所以到40年代中期,红外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更使拉曼光谱的应用一度衰落;
复兴 
  1960年以后,激光技术的发展使拉曼技术得以复兴。由于激光束的高亮度、方向性和偏振性等优点,成为拉曼光谱的理想光源。随探测技术的改进和对被测样品要求的降低,目前在物理、化学、医药、工业等各个领域拉曼光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