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日本:学着现实看中国

      新年伊始,日本各大报刊和电视媒体不约而同地热炒“2009年中国新车交易量跃升****”这条新闻。电视评论员还不失时机地补充道:不出意外的话,2009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眼下的一分一秒就是中国的经济擦身赶超日本的时刻。这个年,日本在举国持续通缩的不景气中度过,上述消息直接刺激着日本人的神经。

  每况愈下的“崩溃论”

  众所周知,战败后至今,日本始终有不少右翼、极右翼保守分子持续活动着,他们针对中国的敌意从未消减(当然也有反美国、反韩国的主张)。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让这股势力感到异常不安,于是酝酿出了一个标志性的日文词汇——“中国崩坏”,也就是“中国崩溃论”。

  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类右翼报刊头条或杂志封面,以耸动的标题、揭秘式的口吻吸引大众眼球,并一度来势汹汹地占据大量日本时政类媒体版面。然而其内容往往让理性的读者大失所望。其中除了一些粗糙的经济数据分析,大部分是一些脱离事实根据的狂言厥词,甚至包括一些扭曲捏造和令常人难以置信的“小道消息”。

  虽然这些文章水准低劣,但却在近年加速蔓延。据日本亚马逊网站统计,2001年至今,每年以“中国崩溃论”为主题的日本书籍出版数量,自2004年起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激增,并且集中在北京奥运前夕的4~7月和奥运后的10月。为了形成一种意见氛围,这些出版物试图以“量产”的方式占据社会舆论。

  一开始,大量的“中国崩溃论”在日本民众中难免造成三人成虎的负面影响。其中还夹带着旁观者的好奇心,想要看看与眼前现实截然相反的判断是如何自圆其说的。但过不了多久,这些缺乏事实支撑的鼓吹变成了陈词滥调,日本民众终究不喜欢太过偏激的武断言论,中国发展的现实更是不容置疑。
“中国崩溃论”看似气势汹汹,却无法改变事实,难免在学界、媒体和政界都越来越失势。讽刺的是,制造右翼舆论的大本营杂志《诸君!》由于销量难以维持,在2009年6月不得不停刊。

  谨慎观望的“持续论”

  在“崩溃论”式微的同时,更多人着眼现实,在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经济问题上首先向中国迈出了一步。例如马自达汽车中国区决策人表示,中国人还是对日本产品的质量抱有信赖,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努力争取中国市场,日本汽车业很难走出困境。“中国的发展引擎将可以把日本经济拖出泥潭”——日本主流媒体*近更多地采用了这种观点,并经常介绍一些已经行动起来的中小企业如何借助中国市场逆势成长。

  不仅是务实的生意人,日本学界的几位“中国通”对中国的观察也比较尊重现实,努力理解中国政治和体制的特有存在方式及其合理性。

  早稻田大学教授天儿慧认为,中国社会具有“国家大、时间概念长、富有多样性”的特殊性,认为即使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也不会突发巨大的变革,肯定了既有发展路线的持续性。

  专攻中国现代政治的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国分良成则是着眼于历史,指出“富强”和“政治、社会的价值”是近代中国的**课题,认为辛亥**以后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影响下的政治的**改革。并且针对目前的中国领导层,特别是**的领导能力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早稻田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指出,中国历代王朝权力更替的原因在于权力的腐败、外敌侵略、农村破产导致的农民起义、中央权力的衰退和地方势力割据,而当代中国的长治久安也需要直面这些课题。在此基础上,她设置的当代中国三大课题分别是“制度化与民主化”、“农村和农民问题”和“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国际环境”。

  不懂中国的心理反映
  2008年8月的《论座》杂志以“大国化的中国与世界秩序的方向”为题发表专刊,开头一句便是:
  
  “我们能将中国全球化吗?还是中国将把世界中国化?还是……?”

  这句话道出了日本对中国的一种看不懂心理。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长期自我定位于西方发达国家阵营中,当世界格局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松动的时候,日本不仅无力顺势加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不得不和西方一起品尝金融危机的苦果。恰是这时,中国的快速恢复与发展超出了所有日本所信奉的西方理论框架。宇野重昭在《20世纪的中国》一书的**一章“中国将何去何从”中写到“自从接触西欧世界以来,对日本来说,中国变得越来越不可理解了”。

  中国不仅在为自身独立自主的发展摸索道路,也触动着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随着日本民主党政权对日美中关系“等边三角”理念的提出,日本已经开始在大势所趋中调整位置。正因如此,中国的发展让日本**的学者看不懂,也许,这种看不懂反映的其实是日本自身地位的模糊化。

  (作者系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感谢范薇为本文提供相关材料)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