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净化勘验试验室仪器仪表跟湿度传感器探头整治的研究
1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由于仪器设备用途不同,种类繁多,档次高低不一,管理要求各异,给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加之个别使用者及管理者对使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管理中常出现种种疏漏。
1 1不重视操作细则仪器设备的操作细则( SOP)
应是检测标准方法的一部分,由于目前大部分标准方法中没有仪器设备操作细则部分,因而大部分实验室对操作细则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不按操作细则操作,甚至无操作细则,使保证操作细则现行有效成为仪器设备管理的软肋。
1 2管理中重大轻小在仪器设备的校准和使用
授权管理方面,实验室重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轻视对检测数据准确性有直接影响的单价较低(不足800元)的小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如:直尺、秒表、玻璃器具等。以玻璃器具使用管理为例,玻璃器具的校准因子(修正因子)是测量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实验室对玻璃器具的校准、校准因子的现行有效及正确的更新使用的管理普遍不够到位,基本是管理的盲点。再如,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一般较为简单,实验室通常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在使用管理中也没有明确的使用授权湿度传感器探头, 不锈钢电热管, PT100传感器, 流体电磁阀,铸铝加热器,加热圈。
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型仪器设备的正常维护,可能导致检测数据失准,使操作人员对出具的检验结果失去质量保证。
1 3忽视辅助设备的维护管理由于辅助设备不直接影响实验室试验数据,所以常常疏于对这些设备的管理,特别是日常的维护管理。即使管理较好的实验室也多局限在仅有辅助设备管理规程,很少定期实施维护。以通风管道管理为例,某单位不仅没有管理规程,甚至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对通风管道进行过维护。对辅助设备疏于管理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即辅助设备的使用、维修无记录。
辅助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往往关系到操作者**或间接影响检测数据准确度,也反映实验室管理水平。如化学实验室,在进行有机溶剂的提取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完成。倘若通风橱或通风系统不正常,其**后果自不待言。再如计算机是实验室*常用的辅助设备,如不能保证定期维护,一旦感染病毒,可能导致实验数据丢失,造成损失。
1 4忽视仪器设备的使用**因操作不当造成压力容器爆裂、电源短路造成机电设备起火、实验室建筑防水措施不力造成仪器设备受损等事故现象都曾在实验室出现过。究其原因,或是实验室无操作规程可循,或是操作时违反操作规程,或是忽视仪器设备的环境**。总而言之,忽视仪器设备使用**,可能带来**隐患,酿成大祸,造**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的社会影响。
1 5记录档案不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内容不全,记录时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只记录检测项目,不记录样品名称或**编号的现象在实验室普遍存在。使用记录不完善,势必造成仪器档案不全,当检验出现问题时,不仅难以通过记录溯源,而且难以追回出现问题的检验报告。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操作人员对ISO IEC 17025准则理解认识不到位的主观原因,也存在记录格式设计不合理,操作人员填写不方便的客观因素。
1 6不重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管理不仅需要财力成本,也需要人力资源。目前仪器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足,现有人员中、高技术职称和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比例过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许多内容流于形式,仅用于应付检查,而没有真正实现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不能充分起到质量保证作用。
2解决问题的对策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要求仪器设备使用者提供测定准确的数据和质量保证。管理良好的实验室必然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方法作为达到仪器设备管理目的的措施。
2 1完善程序文件和操作细则科学、完善的程序文件是实验室实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是实验室对仪器设备在内的所有资源实施过程控制的依据。针对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制定的程序文件应包括仪器设备需求计划、调研论证、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降级使用、调拨、报废的控制;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授权的控制;仪器设备应有**标识的控制;仪器设备操作细则文件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的控制;仪器设备档案(记录)的控制。
仪器设备作为直接检测的关键部分,操作细则( SOP)应是检测方法的一部分,制定仪器设备操作细则是实验室实现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前提。操作细则应包括: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仪器设备的维护方法、仪器设备的校准方法(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仪器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包括**使用方法)等。操作细则应作为实验室的受控文件,由实验室统一发布(包括规定何人、何时、何处、怎样做、做了什么(记录) )。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完全按照操作细则完成检测,并如实、及时地填写使用记录。
应该注意的是,操作人员无权直接修改操作细则,但有责任对操作细则提出改进意见,并按照程序上报意见,在获得批准后,才可使用新的操作细则。
实验室应及时修订操作细则,保证使用者使用的操作细则版本现行有效。
2 2加强仪器设备校准状态标识管理实验室对仪器设备校准状态普遍采用标识管理,一般用绿色标识表示校准合格,黄色标识表示降级使用,红色标识表示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人员往往不能及时给暂时不能移出实验室的停用仪器设备贴上红色标识。这是仪器设备校准管理不足之处。校准状态标识可以使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现行校准状态一目了然,便于区别和辨识降级使用或停止使用的仪器设备,避免操作人员误用未校准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防止出现无质量保证的检测数据,同时也可以保证使用**。因此加强仪器设备校准状态标识的管理是仪器设备校准管理的重要环节。
2 3加强使用授权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强调的是过程控制,对仪器设备实行使用授权管理可以将操作细则落实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使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使用授权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理,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让操作人员了解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和主要管理内容,熟知仪器设备操作细则,熟练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保证。
只有经过技术培训合格的人员才有资格获得实验室相关负责人授予的仪器设备使用授权。获得使用授权的人员承担着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定校准、检测质量保证、使用**的责任。
2 4规范管理记录档案规范管理记录档案要从设计科学、合理的记录格式做起。记录格式的可操作性是记录能否贯彻、持续和完善的关键。在设计记录格式之前,应综合各方人员意见,尤其是使用者的建议。使制定出的记录格式既满足ISO/ IEC 17025要求,又相对方便、简洁、易于操作。既体现统一,又兼顾个性,有助于提高重复性工作的效率,有助于提醒和规范操作人员执行操作细则。
2 5加强培训重视监督效果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出现的管理规定和方法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与监督环节薄弱,监督走过场有直接关系。监督人员与操作人员对监督目的的认识不统一是导致监督不力的直接原因。要使监督有效果,首先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监督管理人员。
其次将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化,通过培训宣贯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引导相关人员对监督目的取得共识,消除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充分认识监督工作对事不对人。通过培训介绍仪器设备管理方法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保证相关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能力与仪器设备的技术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