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温湿度测试方法-科迪仪器
测试点的位置及数量
2.1.1在试验箱工作室内定出上.中.下三个测试面,简称上.中.下三层。上层与工作室的顶面的距离是工作室高度的1/10,中层通过工作室几何中心��下层在*低层样品架上方10mm处。如不满足1/10的规定,供需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适当放宽。
注:1)工作室具有斜顶或尖顶时,顶面为通过斜顶面与垂直壁面交线的假想平面。
2.1.2测试点位于三个测试面上,中心测试点位于工作室几何中心,其余测试点到工作室壁的距离为各自边长的1/10,如不满足1/10的规定,供需双方可跟据实际情况协商,适当放宽。
2.1.3测试点的数量与工作室容积大小的关系为:
a 工作室容积不大于1M3时,测试点为9个,上层、下层各4个 ,中层一个 。
b 工作室容积大于1M3时,测试点为13个,上层、下层各4个 ,中层五个 。
2.2本测试在满载条件下进行。
2.3测试程序
2.3.1使试验箱按GB2423.3、GB2423.4的要求升温。升温期间每5min测试1次中心点的温湿度值,测到升温阶段结束。
2.3.2在工作空间中心点的温湿度**次达到规定值并稳定2h后,每隔2min测试全部测试点的温湿度值1次,在30 min内共测15次,隔30min再测一次,以后,每隔1h测试1次,Ⅰ类试验箱共测24h,Ⅱ类试验箱测到高湿阶段结束。
2.3.3 使试验箱按GB 2423.4图2规定的要求降温。降温期间,每隔5min测试中心点的温湿度值1次,测到降温阶段结束。
2.3.4在工作空间中心点的温湿度值**次达到规定值并稳定2h后,每隔2min测试全部测试点的温湿度值1次,在30 min内共测15次,隔30min再测一次,以后,每隔1h测试1次,测到低温高湿阶段结束。
2.4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评定
2.4.1 将测得的温湿度值按测试仪表的修正值修正。
2.4.2 利用30 min内15次的测试数据,分别求出每次测试数据中*高与*低温度之差,再求其平均值,即为温度均匀度。
2.4.3 利用中心点在30min内的15次测试数据,求出*高与*低温度之差的一半,冠以”±”号,为该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度。
2.4.4 利用在恒定阶段测得的温度数据,分别算出*高温度、*低温度与标称温度之差,即为温度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