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月8日,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总经理孙波陪同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国务院三峡办公室副主任陈飞,一道考察了由中船重工设计建造的三峡升船机运行情况,并视察了三峡工程。
“造船业合并是大势所趋”,“南北船合并这件事,我们一切听从中央的安排”。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日前首度回应“南北船”合并传闻。
南北船合并一切听从中央的安排
10月8日,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前往三峡工程所在地对集团设计建造的世界上*大的升船机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期间,胡问鸣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造船业合并是大势所趋,包括位居世界造船前列的日本和韩国一直在加强造船业的兼并重组。我们也认为,真正的竞争应该是不同所有者之间在市场规则下的竞争,而不是同一所有者之间的国内竞争。总之,“南北船”合并这件事,我们一切听从中央的安排,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现在更重要的是把集团做大做强,为后面的发展做好准备。”
这也是自传出“南北船”合并消息以来两大集团高层的首度正面回应。和以往回应完全不同,胡问鸣此次回应没有否认,从胡问鸣的语气中可以确定,两大集团的合并基本已经板上钉钉,只是时间问题。
南北船合并早有传闻
相对于南北车(船机库 位置)而言,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在业内习惯称为“南北船”。历史上,两者本属一家,均成立于1999年7月1日,由原中国船舶(股票)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都属中船重工;长江以南属于中船工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两船都已成为资产过千亿,拥有大批子公司、科研院所的大型集团。
此前已有消息称,2015年1月19日在船舶工业的老领导与中船工业负责人座谈时,就建议“将船舶工业两大集团进行合并。他们认为,船舶工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两大集团分割开来,导致两大集团多年来均存在发展的短板,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品建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南北船一把手对调历史上**
去年3月25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双双发布消息称,中船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问鸣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任中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即所谓北船和南船领导层对调。这推升了市场对两大造船集团可能进行合并的猜想。
从历史上看,南北船领导互换任职比较常见,原中船集团二把手副总经理吴强2004年4月开始任中船重工副总经理,2010年12月调任中船集团副总。目前中船重工副总陈民俊以前是外高桥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总经理、江南长兴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董事长、南船总经理助理,2010年12月任中船重工副总。但南北船交换一把手历史上还没有,可谓意义深远。
北船或将主导南北船合并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高晓春此前认为,南北船合并,将以北船为主导,以业务板块整合的方式进行。因为从收入、利润、净资产和市值看北船远大于南船;目前南北船领导安排为未来的合并做好铺垫,中船重工领导胡问鸣着眼于战略、擅长资本运作、合并后的一把手,中船集团领导董强是大连造船新厂车间出身、真正的船舶制造专家、合并后的二把手。中国重工(股票)、中船防务(股票)都面临着“先整后合、双重机遇”;看好北船以中国重工为平台进行科研院所资产注入等,以中船防务为平台进行南船军船资产证券化。
银河证券也曾对南北船整合路径进行探讨,认为假设南北船整合,可能先完成南船内部整合,再进行南北船的整合,实力更强的北船可能成为*终整合平台。同时,也不排除南北船直接进行整合的可能性:如果直接进行整合,中国重工可能成为*终整合平台。
产能过剩行业央企整合势在必行
一位分析人士此前表示,目前南北船合并*大的障碍在于即使合并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国内军船领域的竞争。此外,整合牵涉到的人员、资产等问题将非常复杂,短期难以实施。
事实上,对于中央对央企整合的大战略而言,这些都是小事。自南北车宣布合并以后,不断有央企进行合并,包括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似乎*不可能的两大航运央企也迅速完成合并,相对而言,原本是一家的船舶行业两大央企“南北船”*有可能的合并反而拖到至今。
目前,央企整合再次到了关键时期。今年7月14日,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吹风会上表示,国资委正在积极推进央企重组工作,有几组工作正在酝酿,央企数量在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以内。彭华岗在当日的媒体通气会上说,央企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加快推进。除了央企重组,化解过剩产能也有积极进展。
造船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两大集团的合并既能有效解决造船业产能过剩,同时也能够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因此整合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