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文学的根基在哪里?如何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挖掘煤矿题材作品?煤矿作家应如何守住一份寂寞,学会在浮躁中深入思考?9月19日至22日,来自国内各地煤矿的近200名中青年作家与多位国内知名作家一道,齐聚山东兖矿集团,共同破解一道道文学命题。
中国煤矿文联主席梁嘉琨在中国作家看兖矿暨第五届中国煤矿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启动仪式上的讲话深深感染了全体与会者:“看兖矿看什么?从表象上看,是一种观察、体味和接近,从深层次讲,更应当关注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看齐鲁大地上这个国际化大企业的仁义、诚信和执著以及一种不断发展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煤矿文学发展的方向所在。”作为一个老煤矿人,他的煤矿情结情真意切,他希望更多的煤矿文学爱好者能学会在浮躁中深入思考,创作出贴近煤矿生活,反映矿工真情实感的文学作品。
只要是“窑哥儿们”的活动,无论多忙,国内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都要抽时间参加,这次也不例外。当接到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矿作家协会、《阳光》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此次活动的邀请时,他欣然“赴约”。“对我一生产生*大影响的地方是煤矿,过去当矿工时我常想,煤矿什么时候能不仅仅是挖煤、卖煤,而是能把煤变成油,变成电,变成不可或缺的情感资源,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尽管这次我们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兖矿,但我相信在这个蕴涵丰富情感的地方,大家一定能创作出激动人心的篇章。”
兖矿集团党委副书记宋国在欢迎辞中真诚地欢迎作家们的到来,欢迎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全方位地观察、审视兖矿,进而展示作为国际化大企业的新形象。
兖矿文学创作历史悠久,从1981年便开始创办自己的文学刊物,不仅有令人瞩目的作家群,还有一大批优良的文学作品不断问世。
山东作家协会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你在高原》作者张炜9月19日晚刚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完颁奖典礼,20日便立即风尘仆仆地赶到兖矿,参加煤炭行业文学界的这次盛会。他的比喻形象生动,意义深远:作家和矿工一样,同样是默默地挖掘,两者的辛苦与工作性质有很大的相同点,外表的区别在于,写作者的双手是白色的,而矿工的双手是沾满煤尘的,但两者注定会有深层次的结盟。
一路参观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收获,作家们饶有兴致地近距离观察煤矿,感受煤矿,纷纷表示,在煤矿这块热土之上,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文学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