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轮煤电博弈告一段落,发电端利益诉求终得到满足。
12月1日起,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平均每度上调2.6分,销售电价顺价上涨。此次调控的技术含量和政策力度超过以往。
诸如,控制煤炭合同价和市场价、清理煤炭流通领域税费、上调上网电价、推出脱销电价、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同步上调销售电价、执行阶梯电价。多项政策出台甚至超乎业内人士预料。
12月1日,一位地方电力行业协会负责人长舒一口气:“电价上调可以暂缓电厂困难局面,今年冬天可以安然度过。问题是下一个用电高峰期,即明年春天、夏天怎么办?国家价格调控能不能如期到来?”
临时价格调控远不能解渴。本轮调控的结束,即是下一轮调控的开始。行政调控理应从资源产品价格管制中退出,破解煤电难题需要做制度上的变革。否则,行政调控只能陷入“涨价-逼供-调价”的恶性循环。
抛开制度改革不谈,此次调控能否完全落地尚有疑问。尤其是“控制2012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涨幅”,及“对市场交易电煤实行*高限价”两项政策执行难度颇大。
煤炭价格“双轨制”执行多年,煤炭市场化并不完全。在这种价格体系下,煤炭企业难以心甘情愿低价出卖煤炭。根据以往调控经验,“限价令”并不能阻止煤价上涨。
粗略估算,2010年国内发电用煤约17亿吨,其中30%为重点合同煤,价格低于市场煤每吨100~200元。据此测算,与市场煤相比,重点合同煤至少有500亿元的价值流失。
一位五大电力集团人士称,“以往,发改委限价令出台后,煤炭方面通过降低煤炭质量、掺杂使假、降低合同兑现率等方式规避风险”。
除重点合同煤干预外,市场煤也在调控之列,显然与市场规则相悖。自市场煤价格放开后,一路飙升。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自2011年4月20日至今,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均在800元/吨以上,*高价格在850元/吨以上。如果执行800元/吨限价政策,2012年煤价将低于现行市场价格。
一位煤炭运销领域专家说:“煤电两个产业本是相互依存的主体。现在矛盾年年有,新瓶装旧酒。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只能让煤炭退两步。计划经济的调控思维仍在延续。”
“在决策层看来,控制了神华、中煤、山西大同、焦煤等重点企业煤炭价格,便稳定了市场。限价政策在煤炭预期之内,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新招数。”电话另一头,上述专家为此愤愤不平。
在电力市场化之前,电力企业只能寄希望行政干预能够彻底一点。“如果政府能够启动强力监管,出台配套价格干预措施,政令便可以执行到位。关键是国家想不想管。”上述地方电力行业人士坦言。
除上述措施外,发改委剑指煤炭流通环节弊病,严令地方取消违规设立的涉煤基金和收费项目,涉及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
据***息,贵州、湖南、河南等省均出台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办法。目的是限制本省煤炭外流,优先保证本地电煤供应。
“煤炭企业属地管理,无法与地方抗衡。这一政策往往不能落地。”上述煤炭运销专家说。实际上,在历年迎峰度冬、迎峰度夏中,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均下文要求清理整顿煤炭流通领域障碍,但地方政府往往置之不理。
制度设计远远优越于临时干预。我们乐见制度性的变革,而不愿意看到政府在调与不调中徘徊。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前,煤电联动能不能重新启动?煤炭价格“双轨制”这一脆弱的制度,还能维持多久?铁路运力配置能否摆脱审批制度?地方限制煤炭外流,立关设卡的管理模式何时终结?
当务之急是加大电力市场化改革。自2002年开始的电改,9年之后在半路停滞。目前,电力体制非市场、非计划,矛盾重重。电力体制改革重启之时,或许是煤电矛盾化解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