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内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王君
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作出的种种论述使新历史变革关口的中国模样愈加清晰,一场从春天再出发,为改革再蓄力的舆论由此发酵。
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的舆论共识中,山西省具有代表性意义。因为这个为共和国贡献了百亿吨煤炭的能源大省一度集结了粗放式发展的诸多特征:资源初级加工、输出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煤炭平均资源回采率只有30%左右;万元GDP耗能是国内平均数的2倍,每采一吨煤要破坏2.48吨水……
山西省十余年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转型努力都是在试图突破这种困局,但一直未能实现根本性变化。2010年末,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的设立使山西转型上升至国家层面,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此时的山西,刚刚确立了“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目标,刚刚完成了一场*痛楚的手术——煤炭资源整合。在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格局下,3500万山西民众渴盼已久的“新山西时代”要来了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内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王君。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山西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正式拉开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序幕,对此,山西有哪些体会?
王君:谈山西离不开煤炭,谈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同样离不开煤炭。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国家提出把山西建设成为强大的能源基地 。这一战略的实施造就了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能源巨人,“有水快流”的基本建设方针使全省小煤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在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形成了山西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矿难频发、生态破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诸多困扰山西发展的瓶颈均由此产生。大矿时代开启转型新山西
粗放的办矿体制还导致了大量生产要素沉淀于煤炭行业,“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十分突出,每次市场发生大的波动,山西都是国内经济下行*明显的省份之一。亚洲金融危机时,山西上等动力煤被压质压价只卖几十元,整个煤炭行业乃至全省经济都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山西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但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并未彻底改变。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给山西敲响了警钟,支柱产业单一、产品初级化的结构性矛盾亟待突破,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经济时报: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应该说是这场改革攻坚战的**个硬仗。
王君:对。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备受国内关注,也是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今天,我可以很高兴地宣布,经过全省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力拼搏,这一仗,我们打赢了。山西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可以生产**的煤炭,生产干干净净的煤炭,生产高效的煤炭。“大矿时代”的山西,这个梦想成真了吗?
王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给山西发展带来的效果和变化是全方位的。从煤炭工业本身来讲,我们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省矿井总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平均单井规模由整合前的3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100多万吨;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显著增强,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由整合前的25%提高到现在的75%,这就意味着在煤炭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源服务年限延长至原来的3倍。
从**生产来讲,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8年的0.47下降到2011年的0.085,不到国内平均水平0.56的六分之一。整合前几年,10人以上的煤矿重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十多起,2009年以后明显减少,各类事故死亡人数3年累计减少1804人,同时这两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另外,煤炭资源整合也为我们更好地解决因采煤而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创造了条件。通过统一规划、项目推进、资金集中使用,大力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恢复和治理,目前汾河治理、全省造林绿化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经济时报:您刚才说过,谈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煤炭。那么煤炭工业的这场深度变革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建设、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王君:产业转型是转型综改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煤炭工业在内的传统工业如何升级改造是产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煤是山西经济的命脉所在,提供的税收占到财政总收入的近一半,对解决民生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赢得了巨大的回旋余地。煤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非煤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料、宽广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大矿时代开启转型新山西
目前,我省煤机制造、煤炭物流、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层气等煤炭衍生或相关的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以资源为媒介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地,转型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尤其是一批标志性转型项目相继布局启动,如潞安18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富士康苹果手机和机器人项目、晋中吉利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大同协鑫多晶硅及光伏产业项目等,形成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格局。
中国经济时报:看来山西省转型综改区的建设起步不错。
王君:是的,国家批复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一年来,我们以此作为推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总抓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精心编制并向国家上报了转型综改区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了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确定了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战略任务以及产业政策、财税金融、人才科技、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领域。
同时,启动实施“一市两县”、“一市两园”和“一县一企”等先行试点工作,确定了焦煤、同煤等11户省属国有大型试点企业,并在全省自上而下组建了转型综改区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目前全省各地正在先行先试。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综改区的核心政策是体制机制的**。对此,山西省转型综改区建设有哪些突破?
王君:这一年来,我们在**机制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首先是**用地机制,通过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露天采矿用地改革、废弃工矿地置换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建设用地需求;其次是**融资方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历史新高,达到900亿元,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3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只占6%,其余都是通过市场融资和招商引资等方式解决,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抓好产业转型发展机制、土地管理机制、融资机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非常期待,转型后的山西能绽放璀璨的光华,那不仅仅是3500万三晋人民之幸,是118个资源型城市之幸,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的当代中国之幸。
王君:一定会的。山西将更加富裕和谐、秀美动人:地下是乌金宝藏,地上是碧林万顷;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不仅产煤、洗煤、运煤,还有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还有煤机械、煤环保、煤**,还有煤电铝、煤钢材,还有煤制烯烃等各种煤基化工;不仅有冶金和新型材料,还有汽车、电子、铁路裝备、重型机械;不仅是生产中心、制造中心,还是物流中心、旅游胜地、会展中心,到达主要城市你可以坐动车来,自驾车走高速公路来,还可以乘飞机来,山西将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发展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