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空气监测行业呈现出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行业发展亟待有效规范,国家应给予有效扶持。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增强,大气监测市场受到热捧。目前国内空气监测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行业发展亟待有效规范。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从科研、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强对本土龙头企业的扶持,刺激企业开展技术**,参与国际竞争。
大气监测市场前景看好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增强,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客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以及环保部发布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到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测点和国家直管的监测点,同时,逐步开始布局建设县级站、农村站。这些监测站点将按照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要求,分批增配PM2.5、O3、CO等监测设备,一些机构预测,大气监测仪器行业将迎来采购潮。
据报道,目前一台国产或进口PM2.5仪器售价在15万至40万元人民币不等,新建大气监测站点,配齐全套仪器,*低则需要人民币130万元左右。而“十二五”期间,国内要新增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如每个新增站点均配齐全套空气监测仪器,以此推算,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其中 PM2.5仪器销售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至8亿元。
除了仪器投入,后期仪器的更新、维护将带来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公开资料显示,一台监测仪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至8年不等,使用寿命达到后,则需整机废弃并重新购置,这将带来相关仪器销售市场的持续增长。
一套6参数常规监测因子一年的运行费用约为15万元含耗材、配件、标气、通讯、人工等费用,场租费视具体站点情况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一般来说年运行费用为仪器采购价格的15%左右。以此推算,我国“十二五”规划新增1500个监测站点,每年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将超过2 亿元。
目前各厂商普遍看好未来市场发展。仅2013年,河北空气监测系统销售超过 400套,其PM2.5自动监测仪累计销售达到了500余套。该公司认为,国家政策给环境监测仪器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除常规空气监测站外,也将会扩大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源解析服务等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行业发展面临多重障碍
记者从国内多家大气监测行业骨干企业了解到,目前我国空气监测仪表仪器行业技术尚不够成熟,因其缺乏技术资金,研发能力低、低水平重复多,仪器种类、质量、性能很难与国外企业抗衡,行业发展面临多重障碍。
按照监测原理的不同,PM2.5监测仪器又可分为光谱法、震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后两种方法。以生产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为例,目前国内先河环保、聚光科技、武汉宇虹、中晟泰科等国内企业均能够生产相关产品,但目前国内生产的仪器却无法做到24小时连续读数。而以震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为例,目前国内只有安徽蓝盾光电子和武汉宇虹两家企业进行生产,但两家企业的相关产品均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而言,与国产同类产品相比,国外仪器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方面都相对成熟,并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产品运行较为稳定。
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李玉国说,大多数企业都停留在技术模仿方面,自主**能力不足。目前国内的PM2.5监测仪器在市场份额、稳定性、产品先进性上劣势明显,只在造价上有一定优势。
在国产品牌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国外产品采购仍是市场主流。据先河环保介绍,因国外环保产品开发及推广时间早,且国外公司综合规模大,在国际上排名靠前,故在国内环保市场的认知度较国内环保产品品牌要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各地自行组织的招标采购项目中,仍然以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为主。
以上海地区为例,目前10个市级检测站采购的PM2.5监测仪器全部为赛默飞世尔公司生产的震荡天平法监测仪。事实上,在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上,国外厂商始终掌握着市场话语权。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说,国内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还主要依赖进口,非国产PM2.5监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这可能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竞争。
此外,一些企业还反映,近几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成为国内的热点,因环境监测产品标准执行等种种原因,诸多不掌握技术、不具备生产和售后服务能力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红利面前一哄而上,甚至采取恶意竞价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这种小而散的格局,不利于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掌握高科技技术即掌握空气监测行业的命脉。一方面,国内企业应加强自主**,发挥本土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加强对空气监测行业的引导扶持,促进科技**,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对企业而言,若想在环保产业中分得一杯羹,不可避免要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国际技术标准认证等问题。”李玉国说,这就需要,一方面民族企业需要提升自主**意识,加大自主开发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或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对掌握核心技术国外企业的并购,从而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并发挥本土优势,客观分析国内环境治理的难点,开发适应国情的产品。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还期待国家加强对龙头企业科技**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技术**。
**,制定国家重大环保技术科研项目指南时,应积极吸纳龙头企业参与,充分调研龙头企业在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成果转化方面的各类需求并予以指导、协调资源,在实现产业化后要从国家政策层面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
**,**金融政策,建立龙头企业技术**担保基金。因重大技术研发周期较长、占用资金庞大,而且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企业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很可能面临产品和技术没有销路和市场的情况,这种研发风险的增加,导致企业不敢过分投入,制约了企业和行业的技术**。为此,以担保基金的形式减轻企业承担的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企业的技术**。
第三,政府财政资金采购,应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倾斜,这也是国际惯例。另外,进一步培育**土壤,加大对企业科技**项目的资助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立法层面、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推行研发费用退税等,多措并举,鼓励企业进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