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国产MCU挑战与机遇

全球MCU市场出现萎缩
由于中美贸易战及汽车市场的下滑,2019年上半年全球MCU市场销售额同比减少13%,出货量也下降了14%。
 

根据IC insight*新的预测,2019年全球MCU市场预计将萎缩6%,出货量将从2018年的281亿片下降至269亿片。不过预计经历今年惨淡的衰退后,MCU市场将再次回弹,2023年出货量也可望达到382亿片。


但是中美贸易战对国内MCU企业而言,也是一个难得机会。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兴事件的爆发,使得终端客户对国产MCU产品的需求相应增长,出货量也是有增无减。

国内MCU产业真实水平

国内大部分电器厂商及消费类终端厂商优选是ST、NXP等国外厂商。对价格有一定要求的会选择日韩及台湾地区MCU品牌,之后才会考虑国内品牌由于性能相对比较低,国内MCU产品大多数用在消费电子、玩具等领域。

 
2018年中国Arm Cortex内核MCU市场分额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国内只有兆易创 新市场占比达到了9.4%,其他国内厂商市场占比相对很小。此外,ST和NXP两家国外企业2018年在国内市场占比就超过了72%。
 
在产品方面,由于技术及投入的限制,国内通用MCU产品大多数还停留在8位阶段,还聚焦在低端应用。基于成本的考虑,国产MCU很多采用OTP(一次性可编程)ROM,在灵活性上和FLASH ROM没有可比性。另外,受制于嵌入式Flash工艺、IP及模拟技术等,国产32位MCU产品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和国外企业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据统计,在国内众多家MCU企业中,能够提供32位通用MCU产品的厂商主要包括兆易创 新、东软载波、芯海科技、灵动微电子、北京君正、晟矽微电、贝特莱、复旦微、华大半导体、航顺芯片等企业,但是主要出货仍是以8位MCU为主,占比也在50%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国外企业凭借多年的积累,在产品系列、开发工具、评估工具、软件库、应用支持及knowhow方面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应用端很难实现替代,这也是国内MCU企业面对的*大的挑战。
 
由此也导致,国内MCU企业还难于摆脱ST生态环境的束缚,产品也还是以兼容国外产品为主,以此快速进入市场。然而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市场的变化,国产MCU企业也在积极地调整策略。

国内企业如何活下去?


在通用MCU领域,国内企业可以说全方位落后于国外优越厂商。如果还是靠价格拼市场,眼前可能也有一些收益,但是以后的出路只会是越来越窄
 
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终端厂商对国产MCU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有厂商考量用国产产品替代国外MCU品牌,但是品质首先得满足要求国内企业想要在产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得到优异客户的认可,产品品质必须有保障才行。
 
对于国产MCU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想要在通用MCU领域和国外企业竞争,是非常不现实的厂商更倾向于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根据客户实际的需求对产品的功能、外围电路、模拟特性等进行定制化设计,如移动电源的双向快充和无线充等,以此打开市场。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建立新的生态如RISC-V架构等、在通用产品基础上做差异化定制,或许是国内企业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