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出厂水的危害及影响
一、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
(1)、微生物在水体自净中起着重要作用。(2)、微生物可提高水体生物生产力。(3)、微生物在水体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水体富养化或导致水体发臭。因此,研究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意义。
二、微生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态学功能:
(1)、能降解死的有机物,释放出无机营养物,这些无机营养物可以作为初级生产者的原料。(2)、可以同化可溶生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3)、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4)、可以进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5)、**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在些大面积深湖中不存在高等植物,那么水生微生物就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
三、水蚤在水中的作用及危害:
1、水蚤类动物能够吞食藻类、**及呈悬浮状有机物。
2、水蚤类动物能够分泌黏性物质,促进细小悬浮物产生的凝聚作用,使水澄清。
3、在管网的出现给用户带来了**的感官影响,且是传播**的重要媒介,如血吸虫、线虫等水中致病的中间宿主,给用水**带来很大的威胁。
四、水厂出水中水蚤增多的原因
1、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水蚤的繁殖提供了物质条件
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水蚤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据调查表明,在水库、湖泊、池塘等静水水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比较高,水蚤逐渐发展成为优势种群,其含量也十分大,一般数量在10~100个/L,有时甚至高达1000个/L。而在江河等流水水域由于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以及水体的更新速度较快,蚤类的数量很少,还不至于对水处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2、鱼类的过量捕捉
水蚤是鱼类的天然食料,但是由于人类过量捕捉经济鱼类,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终导致各类浮游动物过量繁殖。
3、水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水蚤的甲壳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很好地保护水蚤,致使水蚤难于灭活。而水蚤活体进入水厂后不仅难以去除,还会在水处理构筑物中孽生,这大大加重了去除的难度。
4、预防控制红虫在净水工艺中的二次繁殖
水厂红虫的防治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的方法。
(1)要以物理防治为主的方法,影响和干扰摇蚊正常的繁殖环境。利用灯光驱蚊的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够彻底。
(2)定期清洗清水池和天天清扫水池池壁、集水槽,保持水池的清洁,也能够起到抑制红虫栖息和产卵的效果。
(3)定期用高浓度的**液定期长时间浸泡运行的沉淀池、滤池(6小时以上解决池壁虫卵问题)及定期清洗反应池、沉淀池底部积泥防止摇蚊虫、水丝蚓在水厂的二次繁殖。
(4)在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滞水区,防止摇蚊虫在滞水区产卵二次繁殖。
(5)恒水位过滤的滤池反冲洗时,应将滤池中的表层水排放,减少气反冲洗时在水中产生的红虫、小鱼碎片在过滤时带入清水池并适当延长反冲洗时间。
(6)还有的水厂利用水面喷雾和池中养鱼的方法也能起到控制红虫发生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耍考虑成本和是否增加池中副产物。
(7)定期清理清水池。
水厂要在每年的红虫多发季节,密切注意红虫的数量变化,及时采取投加预氧化剂等措施来控制红虫,将红虫及时消灭,要根据水厂实际情况计算出投加预氧化剂的量,尽量不要多加,一方面减少成本,另一方面减少水中剩余副产物。
四、水蚤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中引水厂原水中常见白色小虫为桡足类,体长一般为0.3~3mm。身体在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具有一块两片合成的甲壳,包被子于躯干两侧。头部有明显的黑色复眼,复眼四周有许多水晶体,**触角十分发达,枝角状为主要游泳器官。
水蚤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成虫只有在**环境中形成休眠卵为两性生殖,其余多为单性生殖。雌性水蚤将卵产在孵育囊中,幼虫孵化后由母体产出。幼虫多为雌性,直接发育,不变态。在成长过程中平均每两天蜕一次皮,7一10天后开始产卵。
水蚤生长的*适温度是18~25 ℃在实验室条件下,**批幼虫出现后,18℃时约10d出现**批幼虫;20℃下为7天左右;25℃下时间更短,每3~4d便可释放出幼虫;在高于30℃和低于6℃的情况下基本无幼虫出现。每一批有十几只幼虫。成虫20℃下能存活50天以上,而25℃时约40天。水蚤能适应很大范围的温度,在4℃低温下放置24小时后,在室温中能正常活动。
水蚤适宜pH为6.5一9.5,*佳7.2~8.5。实验室中,观察到水蚤在pH=4和10的溶液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在pH≦3与≧11溶液中不能存活。
水蚤生命力较强,对溶解氧要求不高,能承受从0至过饱和的溶解氧。这是因为水蚤体内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可携带大量的氧进行呼吸。
水蚤以**、藻类、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及微小生物为食。取食时,口周围的附肢有规律地摆动,食物随水流进入口中,行滤食方式。
(生殖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在温度适宜,食料丰富的良好环境,进行孤雌生殖,由单性产生的卵,卵黄少,卵膜薄称“夏卵”,不受精,可直接发育成蚤。在环境比较差的条件下,产生1~2个不透明的“冬卵”,其必须受精才能发育。)
水蚤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既在光照强度高的情况下做背光运动,在光照强度底的情况下做向光运动),光线的刺激可以引起水蚤的昼夜垂直移动,如中剑水蚤夜间分布在水体的表层,而白天分布主要取决于水体的透明度,(在贫营养湖中昼间可降至30~40m的水深处,而在水色很深的富营养湖中仅在2~4m的水深处)。另研究表明,剑水蚤的桡足幼体垂直、迁移能力较成体弱,至于无节幼体几乎无垂直移动的能力。
温度对大型水蚤寿命的影响
温度(摄氏度) | 平均心跳次数(次/s) | 平均寿命(天) |
8 | 1.69 | 108.18 |
18 | 4.26 | 41.62 |
28 | 6.48 | 25.59 |
温度对大型水蚤繁殖的影响
温度(摄氏度) | 生殖速率/繁殖胎数(10天) | 生殖量/*高卵数(平均胎) | 平均寿命(天) | 产卵量(10天) |
15 | 2.7 | 44.6 | 50 | 120.4 |
20 | 3.0 | 37.0 | 37 | 111.0 |
25 | 4.4 | 26.3 | 30 | 115.7 |
在7℃时的生殖量比25℃时约高6倍
大型水溞(枝角类) 剑水蚤(桡足类)
溞类是枝角类的统称,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业纲。身体短小(体长0.2~1 mm,视具体种类而定),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雌雄异体,春夏两季连续多次孤雌生殖,产生大量个体。适合枝角类实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如下:水温:17-30℃; pH: 6.5-8.5;咸度:淡水种可耐咸度2 -3g/L,海水种则可耐高咸度;溶解氧:1 - 5mg/L,溶解氧超过5mg/L时,繁殖力会下降。
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滤食性枝角类从水中滤取细小的食物,如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以及有机腐屑,其中以**与腐屑*为重要。
水溞的血液含血红素,血红素溶于血浆,肌肉、卵巢和肠壁等组织的细胞中也含血红素。血红素的含量常随环境中溶解氧的高低而变化。水体中含氧量低,水溞的血红素含量高;水体中含氧量高,水溞的血红素含量低。由于在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清水中含量高,所以在污染水体中的水溞颜色比清水中红些。这就是水溞常呈不同颜色的原因,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可以用水蚤的特点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