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低浊水难处理原因:
1、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特别是硫酸铝,水温降低10度,水解速度常数约降低2——4倍;当水温在5度左右时,硫酸铝水解速度已极其缓慢。(低温条件下,气体溶解度增加,混凝剂水解过程产生的CO2难以及时散出,水解就进行得不彻底。)
2、低温水的黏度增大,使水中杂质颗粒布郎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颗粒脱稳絮凝。同时,水的黏度大时,水流剪力增大,影响絮凝体的成型。
3、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絮凝。而且水化膜内的水由于黏度和重度增大,影响了颗粒之间黏附强度。
4、混凝动力学方程可知,水中悬浮物浓度很低时颗粒碰撞速率大大减少,混凝效果差。
低温低浊水的水质特点
我国北方地区全年有4、5个月的时间处于寒冷季节,水温在0一10℃,原水浊度一般在10NTU以下。
低温低浊水中的杂质,是以细小的胶体分散体系溶于水中,而且胶体颗粒比较均匀,胶体微粒具有很强的动力稳定性和凝聚稳定性,并且带负电的胶体微粒数量很小,所以为达到电中和所需的混凝剂也少,因此形成的絮体细、少、轻,难于沉淀,易于穿透滤层。由于浊度较低,胶体颗粒数目较少,颗粒碰撞而聚集的机会减少。水温低,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较高,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势能较大,而且此时微粒布朗运动动能较少,粘滞系数增大,更不利于颗粒碰撞,而使得胶体颗粒脱稳困难。水温低,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水化作用突出,妨碍其凝聚。水温低、水的粘度变大而使沉速减少,加之低温时气体溶解度大,使形成的絮体密度降低,溶解气体大量吸附在絮体周围。
低温下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形态不佳会影响处理效果,因为胶体颗粒具有稳定性,且颗粒碰撞次数减少,所以,更需要混凝剂水解产物有一定链长,形成具有高聚合度低电荷的多核络离子,充分发挥吸附架桥作用。但水温低,聚合反应速度降低,水解产物的主要形态偏重于高电荷低聚合度,因此,不利于在胶体颗粒间进行吸附架桥。
原水水温低,水的动力粘度系数提高,减弱了水中胶体的颗粒运动,降低了它们之间相互碰撞的机率;水中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的水化膜加厚,妨碍颗粒凝聚;同时,通过混凝所形成的絮体较轻,不易下沉,难以通过沉淀从水中分离出去。
有试验证明絮凝气浮工艺对于低温、低浊水的处理达到较好效果时的流动电流变化值较小,这也说明絮凝气浮工艺对颗粒电中和程度的要求小于沉淀工艺,即并不需要沉淀所需的Zeta电位为零或稍微偏负,只要保证经絮凝后能产生数十微米级的颗粒即可,因此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只是影响絮凝气浮工艺的条件之一。
一般的水质净化,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杂质。当以去除浊度、色度为主要指标时,主要通过传统工艺完成,即混凝、反应絮凝、沉淀和过滤。低温低浊水中的杂质主要以细的胶体分散体系溶于水中,胶体微粒的动力稳定性和凝聚稳定性较强,用双层定量滤纸过滤,穿透率在50~70%以上,因而采用沉淀和过滤都是不可能达到净化要求的。低温低浊水中带负电的胶体微粒数量很少,为达到电中和点所需的混凝剂也少,所形成的絮体非常细、小、轻,难于沉淀、易于穿透。影响低温低浊水质净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温度、pH值、混凝剂的品种和投加量、水力条件等,但水温低是水质难以净化的主要因素,而低温季节出现的低浊度又进一步给水质净化增加了难度,这是因为:
(1)低温对混凝剂水解速率的影响
混凝剂在水中首先离解成离子状态,然后与水分子发生水解作用。其水解过程受水温影响较大。以常用的硫酸铝为例,当水温为0℃时,硫酸铝水解速率仅为是5℃时的2/3~1/2 。
(2)低温对絮凝速度的影响
较高的絮凝速度是迅速生成较大絮体的必要条件,絮凝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的颗粒碰撞次数与有效碰撞率,而颗粒碰撞次数又与其运动速率有关。当水温降低时,水分子间的热运动能量减少,布朗运动给予的速度自然减慢,颗粒间的碰撞机会也就减少,因此絮凝速度也随之减慢。同时,低温水浊度低,水中颗粒数目减少,所以碰撞的次数也少;低温水中的杂质颗粒细小,颗粒的碰撞次数与颗粒直径和的立方成反比;水温越低,粘度越大,液层间的内阻力越大,颗粒的碰撞机会越少,凝聚效果越差。
另外,从颗粒带电及脱稳情况来看,水中运动着的胶粒都有Zeta电位并带有负电荷。在两个带电微粒间存在着两种作用力,一种是物质固有的引力一范德华力;另一种是静电斥力。两胶粒间的合力将随其间距的大小而变化,在一定温度下,胶粒具有一定的动能,若该动能足以克服在接近过程中所出现的*大斥力,则在急剧增大的范德华力的吸引下,这些胶粒就可以聚合成为一些稍大的颗粒,否则两胶粒将再次分开,依然以原始状态存在于水中,胶粒无法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