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大肠菌群**,其在水体中存活时间和对氯的抵抗力等与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相似,因此将总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是合适的。但在某些水质条件下,大肠菌群**在水中能自行繁殖。
总大肠菌群是指那些能在35℃、48小时之内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以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表示。
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有发酵法和滤膜法。发酵法可用于各种水样(包括底泥),但操作较繁琐,费时间。滤膜法操作简便、快速,但不适用于浑浊水样。因为这种水样常会把滤膜堵塞,异物也可能干扰菌种生长。
1.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是根据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呈杆状等特性进行检验的。其检验程序如下:
(1)配制培养基:检验大肠菌群需用多种培养基,有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2)初步发酵试验:该试验基于大肠菌群能分解乳糖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特征,而水体中某些**不具备此特点。但是,能产酸、产气的绝非仅属于大肠菌群,故还需进行复发酵试验予以证实。初步发酵试验方法是在**操作条件下,分别取不同量水样于数支装有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或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中(内有倒管),得到不同稀释度的水样培养液,于37℃恒温培养24小时。
(3)平板分离:水样经初步发酵试验培养24小时后,将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接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上,于37℃恒温培养24小时,挑选出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取菌落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的菌落: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菌落: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4)复发酵试验:上述涂片镜检的菌落如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则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再接种于装有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内有倒管)中,每管可接种分离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典型菌落1—3个,于37℃恒温培养24小时,有产酸产气者,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5)大肠菌群计数: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数,查总大肠菌群数检数表(略),报告每升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对不同类型的水,视其总大肠菌群数的多少,用不同稀释度的水样试验,以便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总大肠菌群数检验流程归纳于图2-43。
2.滤膜法
将水样注入已**、放有微孔滤膜(孔径0.45μm)的滤器中,经抽滤,**被截留在膜上,将该滤膜贴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对符合发酵法所述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凡属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再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或乳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中,在37℃恒温条件下,前者经24小时培养产酸产气者,或后者经6—8小时培养产气者,则判定为总大肠菌群阳性。
由滤膜上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所取过滤水样量,按下式计算1升水中总大肠菌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