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进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可用鱼类、溞类、藻类等,其中以鱼类毒性试验应用较广泛。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或强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鱼类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某种毒物或工业废水对鱼类的半致死浓度与**浓度,为制订水质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测试水体的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效果和水质标准的执行情况。有时鱼类毒性试验也用于一些特殊目的,如比较不同化学物质毒性的高低,测试不同种类鱼对毒物的相对敏感性,测试环境因素对废水毒性的影响等。这种试验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
根据试验水所含毒物浓度的高低和暴露时间的长短,毒性试验可分为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急性试验是一种使受试鱼种在短时间内显示中毒反应或死亡的毒性试验。所用毒物浓度高,持续时间短,一般是4天或7—10天。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毒物或废水对鱼类的致死浓度范围,为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慢性试验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低毒物浓度、长时间的毒性试验,以观察毒物与生物反应之间的关系,验证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估算**浓度或*大容许浓度。慢性试验更接近于自然环境的真实情况。
毒性试验方法可分为静水式试验和流水式试验两大类。前者适用于测定和评价由相对稳定、挥发性小,且不过量耗氧的物质所造成的毒性,所需设备简单,毒物及稀释水消耗量少,但鱼类的代谢产物积累在试验水内,毒物浓度会因被代谢产物、器壁吸附等而降低。实际工作中,常采取每隔一定时间换一次试验水的方法。流水式试验方法是连续不断地更新试验用水,适用于BOD负荷高、毒物挥发性大或不稳定的水样。试验过程中溶解氧含量充足,毒物浓度稳定,可将代谢产物连续排出,实验条件更接近于鱼类所习惯的自然生活条件。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较复杂的设备,试验水消耗量大。中、长期的慢性试验一般都采用流水式试验法。关于鱼类毒性试验操作及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表达参阅第四章。
其他方法
用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程度和毒性的方法还有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测定、生物体内残毒的测定、致突变试验等。
生产力的测定是通过测定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固氮能力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例如,浮游植物、附表植物、大型植物等含叶绿素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变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是水生食物链上的初级生产者。当水体被污染后,水生植物的这种生产能力则会发生变化。
水生生物对污染物质具有积累和放大作用,用理化检验方法测定它们体内的有害物质(残毒)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研究水体中污染物的积累、分布和转移规律。致突变试验是利用生物对环境��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等诱变剂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例如,Ames试验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发生回复突变的性能来检测被检物质是否具有突变性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