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质的测定
底质中需测定的污染物质视水体污染来源而定。一般测定总汞、有机汞、铜、铅、锌、镉、镍、铬、砷化物、硫化物、有机氯农药、有机质等。
总汞常用冷原子吸收法或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铜、铅、锌、镉、镍、铬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化物一般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AgDDC)或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多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当含量大于1mg/L时,用碘量法测定。这些方法在本章第六节和第七节已经介绍。
底质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一般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测定原理和方法见第三章和第六章。
底质中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其测定原理为在加热的条件下,以过量K2Cr2O7-H2SO4溶液氧化底质中的有机碳,过量的K2Cr2O7用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K2Cr2O7消耗量计算有机碳含量,再乘上一个经验系数,即为有机质含量。如果有机碳的氧化效率达不到100%,还要乘上一个校正系数。计算式如下:
式中:V0——用灼烧过的土壤代替底质样品进行空白试验消耗的FeSO4标准
溶液体积(mL);
V——滴定底质样品溶液消耗FeSO4标准溶液体积(mL);
c——FeSO4标准溶液浓度(mol/L);
1.724——将有机碳换算为有机质的经验系数;
1.08——有机碳氧化率(90%)校正系数;
W——风干底质样品重(g)。
测定底质中其他污染物质时,均以105±2℃烘干样品为基准表示测定结果,故底质脱水后,需测定含水量。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825号